![](https://twkeypoint.com/wp-content/uploads/2025/01/2025-01-22_10-25-08_285450-1024x768.jpg)
新北市衛生局近日宣布,銷毀6萬多條非法入境的加熱菸,引發公益團體與專家的批評。CLEAN AIR大聯盟發起人彭華幹指出,這些原本可徵收到3108萬元菸捐與菸稅的產品,隨著焚燒化為烏有,凸顯政府政策執行的矛盾與拖延。
政府執法與政策落差引關注
新北市政府表示,自《菸害防制法》修法通過後,已禁止製造、輸入、販賣及使用未經健康風險評估的加熱菸與電子煙。此次銷毀的6萬多條非法入境產品,是打擊走私行動的一部分。然而,彭華幹強調,若能加速健康風險評估程序,允許合規產品上市,這些商品不僅能為國庫增加數千萬元收入,也能減少走私問題。
依現行規定,每包菸的菸捐與菸稅總計51.8元,此次銷毀的6萬多條加熱菸,原本可為健保、長照基金等提供寶貴財源。彭華幹批評,行政部門拖延審查,未能落實政策,反而助長紙菸商壟斷市場,導致健保資金流失與走私猖獗。
走私問題與健保財源短缺
彭華幹舉例,日本遊客攜帶大量加熱菸入境,或漁船利用夾層藏匿加熱菸,成為走私牟利的常見手段。由於加熱菸合法上市遲遲未有進展,走私產品反而成為市場供應主力。他認為,政府的拖延作為不僅使稅收無法進入國庫,還讓紙菸商受益,進一步引發圖利與瀆職的質疑。
公益團體呼籲科學審查
彭華幹呼籲,衛福部國健署應迅速推進加熱菸健康風險評估,確保產品符合公共健康標準後依法上市,讓菸捐與菸稅進入國庫。他強調,政策應以科學證據為基礎,而非無限拖延,否則將繼續損害健保、長照及社福資金的穩定來源。
結語
此次銷毀行動凸顯政府在立法與執行層面的脫節。若能加速合法產品上市,既可遏制走私亂象,又能補充公共財源。如何在打擊非法行為與促進公共健康之間取得平衡,考驗著政策的智慧與執行力。
2025/01/22 20:55 台灣新聞通訊社編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