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譯陳成良/綜合報導〕 隨著中國逐步限縮無人機零組件出口,烏克蘭正加速推動 FPV 無人機(First-Person View,第一人稱視角)產業自主化。烏克蘭軍方計劃生產總數約 200 萬架 FPV 無人機,其戰場重要性已可媲美傳統火砲。然而,《彭博》報導指出,中國可能進一步擴大出口管制範圍,這將對烏克蘭國防產能造成重大衝擊,迫使該國加快建立本土供應鏈。
烏克蘭無人機製造商「維利無人機」(Vyriy Drone)在本土化方面已取得重大進展,其生產的 10 吋 FPV 無人機烏克蘭製零組件比例提升至 70%。該公司自 2023 年起與當地製造商合作,逐步擴展零件生產範圍,從碳纖維機架到螺旋槳。創辦人巴本科(Oleksiy Babenko)指出,雖然本土零組件成本較高,但品質穩定且供應可靠。他舉例,一批中國製螺旋槳的不良率高達 90%,幸虧有烏克蘭製品替補需求。
「維利無人機」在自主研發電子元件上也有所突破,特別是飛控電腦和電子變速器,2024 年初已量產首批 5000 組。此技術讓該公司能快速調整無人機通訊頻率,以應對俄羅斯的電子干擾。例如,當 700-1000MHz 頻段遭干擾時,公司即推出可使用 500MHz 頻段的新型無人機,確保通訊穩定。透過製程優化,每組飛控電腦的生產成本降至 40 美元(約新台幣 1312 元),已與中國製品相當。
另一家無人機製造商「狂野黃蜂」(Wild Hornets)採較漸進的在地化策略,其 10 吋 FPV 無人機烏克蘭製零件僅佔 15%,但新推出的 15 吋「蜂后」(Queen Hornets)無人機烏克蘭製零件比例已提升至 65%。該公司憑藉自主研發的飛控電腦和電變實現此進展。共同創辦人尤里(Yuriy)坦言,本土零組件的性能與產量仍需提升,但在地化生產已成為首要任務。
「維利無人機」近期更完成第一架全由烏克蘭自製零組件構成的 FPV 無人機原型,配備「奇系統」(Odd Systems)的庫巴斯-256(Kurbas-256)熱成像相機、D1 視訊傳輸器與「馬達-基」(Motor-G)的馬達。該機性能與中國製品相當,但通訊穩定性與影像品質更佳。
然而,本土化進程仍面臨挑戰。「馬達-基」雖已建成月產 2 萬顆馬達的生產線,但熱成像相機仍需仰賴中國進口的鏡頭和感測器。此外,稅務政策也是一大障礙。儘管烏克蘭在戒嚴期間豁免進口零件關稅,本土製造商仍需負擔高額稅金。「維利無人機」2024 年上半年稅金支出約 1 億格里夫納(約新台幣 7804 萬元)。
巴本科指出,退稅程序繁瑣,執行困難,「但透過製程優化和嚴格品管,部分本土零件仍具有價格優勢。」隨著中國加強出口限制,烏克蘭無人機產業正加速自主化。然而,若要實現全面自主,除了技術突破,政府在稅務政策上的支持亦不可或缺。
2025/01/02 13:21
轉載自自由時報電子報: https://news.ltn.com.tw/news/def/breakingnews/4911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