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國防部負責中國事務的副助理部長蔡斯(左)、印太事務助理部長瑞特納(右)出席戰略暨國際研究中心研討會,討論國防部18日公布的中國軍力報告。(圖/中央社)
美國國防部長奧斯汀(Lloyd Austin)去年初說,中國對台發動攻擊並非迫在眉睫,也非不可避免。國防部今天公布最新的中國軍力報告,也對台海情勢維持同樣的評估。國防官員強調,「我們嚇阻(中國)的力量真實且強大」。
華府智庫「戰略暨國際研究中心」(CSIS)今天就這份報告舉行研討會。
關於台灣議題,國防部印太事務助理部長瑞特納(Ely Ratner)指出,中國希望能在短時間內快速入侵台灣,且要在可接受的代價下。中國努力朝這個方向邁進,但是目前仍做不到,解放軍在後勤與持續作戰能力方面有很多問題。
瑞特納特別提到能源脆弱性的問題,中國對此尚無解決方案。報告指出,在持久的軍事衝突中,中國可能面臨的主要挑戰是如何滿足國內對石油和天然氣的需求。如果衝突涉及海上封鎖,中國將被切斷大部分石油和天然氣的進口來源。
瑞特納說,即使中國正在現代化並增強自身能力,在很多方面,美國也正採取行動,加劇中國原本就有的脆弱性問題,對中國的嚇阻力量「真實且強大」。他也說,要維持嚇阻力,需要付出極大的努力。
根據這份報告,中國有7成能源需求來自進口,3成由國內自產,為因應西太平洋發生持久衝突導致能源供應中斷,中國不斷擴大戰略和商業原油儲存能力,目標是儲備90天的原油進口量。目前的儲存容量約為7億桶,相當於約62天的原油進口量。
報告指出,中國能源進口主要經由南海和馬六甲海峽(Malacca Strait)的海上航線。儘管中國力求能源供應多元化,但至少未來10年主要仍依賴來自非洲和中東的石油和天然氣進口。亦即仍需仰賴同樣的海上航線。
出席研討會的國防部主管中國、台灣及蒙古事務的副助理部長蔡斯(Michael Chase)指出,去年持續觀察到解放軍對台的恐嚇或脅迫行為。共機跨過海峽中線成為常態,一年達數百次,而不僅是針對特定事件的少數行動。
蔡斯說,這表示,一些長期以來的規範逐步被侵蝕,讓人感到擔憂。
報告引述台灣國防部的數據顯示,2023年共機進入台灣防空識別區的次數是1641次,較2022年的1733次低,但有712次跨越海峽中線,前一年為552次。
此外,這份報告提到,中國使用核力量的方針包括「不首先使用」(No First Use)政策,即「不首先使用核武器」政策。但如果台海的常規軍事失敗,嚴重威脅到中共政權生存時,北京可能會考慮使用核武器。
出席研討會旁聽的前立委、哈德遜研究所(Hudson Institute)資深研究員許毓仁說,中國對台軍演趨向多樣化、規模與突發性與以往不同,運用人工智慧、間諜衛星、海底無人探測船等技術,這是報告較沒有關注到的層面。(中央社華盛頓18日專電)
2024/12/19 13:57
轉載自三立新聞網: https://www.setn.com//News.aspx?NewsID=1581550&utm_campaign=viewall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