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杰倫成為大巨蛋首位開唱的華語歌手。圖/杰威爾音樂提供
台灣需要幾顆大巨蛋?其實這題是經濟題,不是政治題。這個問題的答案,完全取決於市場供需。目前表態要蓋大巨蛋的縣市,要先做的是經濟效益評估,這顆蛋才孵得出來、孵得好。
周杰倫剛剛結束在台北大巨蛋的演唱會,四天的演唱會場場爆滿,票房髙達6.6億元,吸引來的15萬人潮也成功外溢,周邊店家可說是雨露均霑,讓人見識到大巨蛋帶來的強大「鈔」能力。北市產發局說,大巨蛋從2023年11月啟用以來,累計舉辦70場賽事,已帶動超過47億元的經濟效益。
在舉辦演唱會之前,在大巨蛋舉辦的棒球經典賽、12強比賽,都證明可容納四萬人的台北大巨蛋,成功吸引足夠的觀看人口,證明其具有市場支撐。
而台北大巨蛋早在1995年就開始催生,2002年規劃、2012年開始動工,但歷經波折直到2020年復工,去年12月啟用。也就是說,從有了在台北蓋大巨蛋的念頭,到這顆蛋孵出來,民眾足足等了28年。下一顆蛋一定不會讓民眾等那麼久,但恐怕也不是幾年內就可以實現的事。
大巨蛋證明了它的魅力,接下來人們要問的是,到底台灣需要及容納幾顆大巨蛋?台北之外,自然是往中南部思考,包括台中市、彰化縣都在爭取興建大巨蛋。反倒是被認為有人口及交通之便的高雄,這次語帶保留、態度審慎。
不可諱言,地方政府考量興建大巨蛋,是看好它帶來的選票,可是蓋得好,會有選票;蓋不好,就是扣分。若各地方政府純粹從創造政績的角度思考,勢必失之偏頗。
幸好我們有台北大巨蛋的前車之鑑,現在各地方政府一頭熱想要興建大巨蛋之前,可以先參考台北的例子,避開爭議及可能卡關的環節。
地方政府要做的是,第一,制定公平的遊戲規則,讓企業界得以在商言商、客觀評估,不要情緒勒索。二、各地興建大巨蛋的規模,要因地制宜,不求愈大愈好,不要好大喜功。三,做為原本做為運動場地初衷的大巨蛋,在運動賽事及商業演出之間須求取最佳平衡。
一顆可容納三、四萬名觀眾的蛋要斥資至少四、五百億,即使小一點的蛋肯定也要花上百億,這不是小數目。且不只硬體,還需要軟體配合。如果台灣沒有很棒的球隊、很棒的表演者,即使有再好的硬體,也沒有辦法創造美好的觀球或觀賞表演的體驗,唯有精算過後才能讓這顆蛋變成賺錢的金雞蛋。
2024/12/13 11:38
轉載自聯合新聞網: https://udn.com/news/story/6656/8423204?from=udn-ch1_breaknews-1-99-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