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境示意圖。圖/Ingimage
2000多年前,亞里士多德觀察到熱水比冷水更快結冰的現象,這個稱為彭巴效應(Mpemba effect)的現象至今依然令人費解。
近日由愛爾蘭三一量子系統團隊的古爾德(John Goold)教授於《物理評論快報》(Physical Review Letters)發表了一項突破性研究,證實這一奇特效應在量子物理領域中也有出現,並揭示了它在量子系統中的運作原理,為實驗的可重復性提供充份的實驗條件。
彭巴效應
彭巴效應是以坦尚尼亞學生彭巴(Erasto Mpemba)的名字命名。1963 年,彭巴在製作冰淇淋時意外發現,熱冰淇淋混合物比冷混合物更快結冰,這一發現最初遭到教師與同學的嘲笑,認為他連最基本的熱力學常識都沒有。
幸運的是,彭巴說服了三蘭港大學(University of Dar es Salaam,前身為東非大學)奧斯本教授(Denis Osborne)幫忙測試他所觀察到的現象,最終確認了這種奇特的現象真的存在,並且共同發表相關的論文。
量子彭巴效應的突破:非平衡熱力學與量子力學的結合
彭巴效應挑戰了經典的牛頓冷卻定律,即物體冷卻速度應與其所處環境的溫差成正比。雖然在宏觀層面上,彭巴效應仍充滿爭議,但在微觀世界中,這一現象有機會透過量子力學的觀點而有所突破。
量子彭巴效應與古典的彭巴效應之間有何差別?量子力學與量子統計力學對微觀世界的理解,讓我們能構建一個更好的熱力學框架來測試這一現象。
研究團隊提供了一個生成量子彭巴效應的理論框架。他們發現,通過對量子系統進行特定的物理轉變(即對系統加熱),反而能以指數速度更快冷卻。這種現象源於量子動力學中的獨特特性,類似於在宏觀層面觀察到的彭巴效應,而其中的關鍵就在於要創造一個複數能量的量子態。
量子技術中的「快速冷卻」
量子系統的穩定性與能否有效減少能量耗散息息相關,快速冷卻對於量子技術更是影響甚深,特別是量子計算和量子通訊以及需要高速運算的人工智慧領域。古爾德教授表示,該團隊已著手開發對熱流與能量耗散最小化的工具,替未來量子冷卻產業提供理論與技術支持。
量子世界中的「冷戰」
這項研究為理解彭巴效應提供了新的詮釋,促使我們重新思考熱力學與量子力學的基本關係,也可以藉此機會能想想「冷」(cool)和「冷卻」(cooling)的含義。
或許隨著更多實驗團隊進入這個領域,量子彭巴效應或將成為量子技術發展的關鍵課題,為熱能管理與能源效率提供嶄新的思路。
資料來源:
1. Moroder, Mattia, et al. “Thermodynamics of the quantum Mpemba effect.” Physical Review Letters 133.14 (2024): 140404.
2. Physics team uncovers a quantum Mpemba effect with a host of ‘cool’ implications
延伸閱讀萬物終將消失?量子AI決定量子狀態?反向凝固
(本文出自2024.12.05《科學人》網站,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2024/12/11 15:50
轉載自聯合新聞網: https://udn.com/news/story/6904/8417766?from=udn-ch1_breaknews-1-99-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