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新聞通訊社-全球塑膠公約直擊/公約談判膠著中 專家:29號是關鍵

全球塑膠公約第五次談判會議(INC-5)邁入第四天,各方仍未達成共識。特派記者侯永全/釜山攝影

全球塑膠公約第五輪談判(INC-5)27日晚間進行首次盤點,專家今(28)日受訪表示,談判進度仍停在蒐集意見的階段,爭議最大的「塑膠生產」相關討論持續膠著。INC主席瓦迪維索(Luis Vayas Valdivieso)敦促各方加緊腳步,應於29日結束小組討論,將彙整好的條文意見送往法律起草小組(LGD)審查。

INC-5以主席瓦迪維索會前提出的「非正式文件」為基礎,將公約條文分成「設計、生產與化學品」、「廢棄物管理與汙染」、「財務與國際合作」及「實施與評估」四個小組(contact group)進行討論。

台灣循環經濟與創新轉型協會榮譽理事長樊國恕以觀察員身分參加INC-5,並從旁觀察其中三個小組的討論過程。樊國恕分析,公約涵蓋議題廣泛,各方都注重跟自身最相關的領域,例如:發展中國家關心財務機制、受垃圾走私入境所苦的非洲國家關注廢棄物貿易與管理,小島國家則注重海洋廢棄物規範。

「但各小組的談判進度都很慢。」樊國恕說,談判代表忙著闡述對己方有利訴求,缺乏交互討論,也沒有修改條文文字。

以塑膠生產為例,盧安達代表45個非洲國家提交文件,訴求塑膠生產減至「可持續水平」,意指塑膠產量降低至不會傷害地球的程度;庫克群島為首的太平洋島嶼發展中國家(PSIDS)提出明確目標,要求2040年應較2025年減產40%塑膠;沙烏地阿拉伯建議刪除相關條文,認為過度關注限制性措施,會扼殺創新解方,並影響開發中國家的經濟狀況。美國則未特別表態。

雖然討論膠著,樊國恕認為,主席一再強調「必要、有效、可持續」三原則,INC-5應會爭取如期完成談判。至於爭議最大的「塑膠生產」,樊國恕說,塑膠公約一系列談判源自聯合國環境大會的第5/14號決議,該決議明確指出要處理「全生命周期」的塑膠,就算最後條文沒寫「減產」,生產相關文字應該不會拿掉,會「留下伏筆」待未來討論。「生產文字會怎麼寫,值得好好關注。」

若公約無法如期在12月1日制定完成,是否可能比照近年包括COP在內的氣候會議延會?環境資源研究發展基金會顧問洪榮勳認為,此次談判目的是為了讓公約定案,如果各方歧見多到生不出最終條文,多開一天會也於事無補。

「可能未來會出現INC-5.1、INC5.2等下一輪會議,但這次為此延會的可能性不大。」洪榮勳說,現行談判考驗各方協商智慧。「接下來兩天是關鍵。」

2024/11/28 21:33

轉載自聯合新聞網: https://udn.com/news/story/6809/8391772?from=udn-ch1_breaknews-1-99-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