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新聞通訊社-記者問林昱珉「日本有賣檳榔嗎?」資深公關揭提問變「失控界線」關鍵

台灣隊凱旋歸國,《中天新聞》記者卻問球員林昱珉「日本有賣檳榔嗎?」引起眾怒,該記者也在個人臉書公開道歉,稍早《中天新聞》發表道歉聲明,向林昱珉與球迷們致歉,並表示對各方指教虛心接受、檢討改進。資深公關王蜜穜今(26)天在臉書粉專「公關溫拿」撰文,《幽默不到位,提問變「失控界線」!七招掌握「提問力」大絕》。她在文中直言,許多自以為幽默的死亡現場,關鍵來自於「不熟卻硬聊」,冠軍球員回國後,記者對球員林昱珉的發問,無疑是一個「幽默死亡」的典型案例。

▲棒球12強台灣隊凱旋歸國,林昱珉穿上黑西裝現身桃機。(圖/記者鄭孟晃攝影)

以下為王蜜穜《幽默不到位,提問變「失控界線」!七招掌握「提問力」大絕》全文:

如果是一位私交深厚的朋友間的玩笑,也許對方能莞爾一笑;但來自一位記者的發問,可能只會帶出冷場和冒犯感。溝通需要掌握「分寸」。許多自以為幽默的死亡現場,關鍵來自於「不熟卻硬聊」,冠軍球員回國後,記者對球員林昱珉的發問,無疑是一個「幽默死亡」的典型案例。

記者與體育選手,本就是一個帶有界線的角色關係。即便曾長期採訪過,雙方的互動也應基於「尊重」。一個帶有歧視意味的詢問:「日本有賣檳榔嗎?」看似輕描淡寫,卻踩了致命地雷。專業,不該開啟「隨意模式」。

職場溝通,尤其是採訪,是一場精準與專業的展現。一句問話不僅代表個人,也反映背後媒體的形象。過去我們看過太多成功的採訪,往往因提問得當讓受訪者打開心扉,但這次事件提醒我們:提問的目的,從來不該是取悅網友,更不是去觸碰別人的底線。

所以到底該如何掌握「職場提問的藝術」,讓受訪者發光,也讓自己加分?以下幾個原則,或許能帶來幫助:

一、尊重是基石:以對方為中心設計問題提問之前,要確保你的問題是基於「尊重」的立場出發。了解受訪者的背景、當前成就,以及他可能的感受,避免觸碰可能引發不適的敏感點。

提問範例: 作為球隊的王牌投手,你如何調整自己在關鍵時刻的心理狀態?

二、有層次的循序漸進,引導出深度回答:初步問題輕鬆自然,幫助受訪者進入狀態;逐漸深入,挖掘更多有價值的內容。層次感不僅能讓對話更流暢,也能讓受訪者感到被呵護。

提問範例:這場比賽後,你對自己未來的目標有什麼新的計劃嗎?」

三、聚焦:問題要具體、有意義:  模糊、籠統的問題往往只會讓人迷茫,一個精準的問題,不僅讓受訪者易於理解,更能引出更有價值的信息。同時,避免追問與當前主題無關的細節,讓對話保持清晰的方向。

提問範例:壞問題:這次比賽怎麼樣?好問題:在這場比賽中,面對日本強力打線時,你如何設計自己的投球策略?

四、發掘亮點:替受訪者「打光」: 每個受訪者都有值得讚美或深挖的亮點,提問者的責任是「幫助對方把這些亮點放大」。這不僅能讓受訪者感到被認可,也能吸引聽眾:

提問範例: 這次比賽你展現了極大的冷靜和專業,這是怎麼做到的?

五、 真誠:問出連自己也想知道的問題:  真誠是最有力的溝通工具。如果你的問題來自於真正的興趣與好奇,受訪者會感受到這份誠意,回答也會更自然真實。避免帶有先入為主的偏見,或者為博眼球而設計問題。

六、 預判問題的影響:善用「換位思考」  在提問前,逆向思考:如果我是受訪者,聽到這個問題會有什麼感受?如果這個問題被廣大觀眾聽到,會產生什麼樣的影響?這種思考能幫助你篩選掉潛在的不妥問題。

七、讓提問成為雙贏的契機:  好的提問不僅能讓受訪者更好地表達自我,還能提升提問者的專業形象。當你的問題切中要點、令人印象深刻時,你的能力也會得到認可。帶出雙贏的結果。

「提問,是溝通的核心能力」  成為一個會問問題的人,不僅能讓對方發光,也能讓你的專業與個人魅力更具說服力。林昱珉事件中,記者因提問失當而失去一次絕佳的機會,但我們可以從中吸取教訓,讓提問成為職場中最強的加分項目。尊重、層次、精準、真誠,是提問的四大核心原則,掌握這些,你將成為一個讓人想與之對話的溝通高手。

 

2024/11/26 17:13

轉載自三立新聞網: https://www.setn.com//News.aspx?NewsID=1569915&utm_campaign=viewall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