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研院與台電合作研發去碳燃氫技術,中研院日前舉行去碳燃氫混氫發電技術發布會,展示去碳燃氫混氫發電技術成果。本報資料照片
中火二期環評案引發爭議。中研院與台電合作研發去碳燃氫技術,整合台電引進的國內第1套65kW混氫型微氣渦輪發電系統,成功以混氫10%比例運轉發電,明年起編列「天然氣去碳燃氫MW級混氫發電系統建置及試驗計畫」。教委會今天審中研院預算,吳沛憶、羅廷瑋等多位立委關心此一新能源,質疑此一試驗計畫並未納入中火為實驗場域,希望中研院向政府爭取在中火使用去碳燃氫。中研院長廖俊智回應,目前會朝此一方向努力。
因應2050淨零排放之目標,中央研究院持續研發各項潔淨零碳電力,其中去碳燃氫技術去年整合台電引進的國內第1套65kW混氫型微氣渦輪發電系統,成功以混氫10%比例運轉發電,並編列「天然氣去碳燃氫MW級混氫發電系統建置及試驗計畫」,總計畫經費12.5億元,其中10億元由中研院單位預算支應,2.5億元為台電配合經費。
羅廷瑋提案指出,該計畫目前僅與台電興達廠合作。依廖俊智在委員會備詢時表示,天然氣仍有空污(二氧化碳)。然而近期中火二期燃氣環評,在二個月內火速通過初審及環評大會,各界譁然。未來中火將有機組六氣+六煤機組,變相擴廠;污染未減,而本試驗計畫並未納入中火為實驗場域。
中研院環變中心主任陳于高表示,明年編列的兩億預算,都是中研院用於開發去碳燃氫機組。外界關心此一研發如果成功,會不會造成需要更多天然氣?但台灣這麼多新能源選項「加起來其實都還蠻勉強的」,而在中研院的政策建議書是希望「每個選項都不要放棄」,也許未來10年、20年的科技會做得更好,因此每個選項都希望從現在開始投入。而不只是學界做,還要跟業界一起合作。
陳于高表示,這個案子跟台電簽的MOU,是從小型、中型到大型。現階段的機組是屬於中型的,大概是5.4Mega,但台電現在運行的燃氣基礎都是500Mega,因此機組還要放大100倍才能正式實現,目前希望能將原本規劃的四年期程縮短為三年。至於去碳燃氫機組的基地,包括中火和通霄都考慮過,中研院希望在中火換新機組時,可以直接把機組放大到一百倍放進去。至於此次選擇興達,是因為興達去年做好的一個系統就是混氫系統,因此不需要重牽管線。現階段的技術台電還無法直接用,未來需要一起合作開發比較大型的機組。
廖俊智則表示,會向政府積極爭取在中火使用去碳燃氫,而除了中火,更希望在全球各地的天然氣廠都有機會使用去碳燃氫,但要看研發是否順利,
2024/11/25 12:39
轉載自聯合新聞網: https://udn.com/news/story/7266/8383013?from=udn-ch1_breaknews-1-99-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