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唐納德·特朗普再次當選為總統,環境、社會與治理(ESG)倡議的支持者面臨重大挑戰。特朗普在氣候變遷和社會包容性方面的立場通常以反對監管為主,這意味著美國的可持續發展政策在他的領導下可能會停滯不前,並削弱許多與可持續性和社會公平相關的措施。特朗普政府對環保和社會責任的抵制可能對美國政府在全球氣候變遷行動中的領導地位造成衝擊,並將影響全球市場上企業的可持續發展目標。
▲特朗普當選挑戰ESG政策發展,但全球可持續發展的需求與機遇仍將推動實質改變與公平轉型。(圖/永續新聞網提供)
儘管特朗普當選可能對環保政策帶來反向影響,但ESG運動本身並不會因此消失。自1990年代後期以來,可持續發展的勢頭在歐盟、中國及美國企業中依然強勁。尤其是歐洲國家和許多跨國公司仍持續推動綠色轉型,並將可持續發展納入企業社會責任的一部分。然而,缺乏美國政府的支持,將使這一運動的發展放緩,並可能影響全球氣候政策的協調與合作。
美國社會對ESG的反彈
特朗普的當選不僅標誌著美國國內政策的變革,也突顯了環境與社會議題的爭議性,特別是在美國的農村和工人階級選民中,對ESG政策的反對聲浪日益高漲。許多選民認為,ESG政策過於關注企業利潤和全球市場規範,卻忽視了普通民眾的日常需求和生活水平。對這些選民來說,ESG所推動的環保政策和社會責任標準,往往意味著更高的生活成本和稅收負擔,而他們的工作機會和收入並未因此得到實質改善。
許多農村地區的選民感覺ESG政策未能有效支持他們的需求,反而加劇了地方經濟的困境,特別是在能源價格和就業機會方面。因此,這些選民對以氣候變遷和社會公義為核心的政策感到疏遠,並認為這些政策更多是針對城市精英和跨國企業,對普通民眾的幫助有限。這種情緒在美國的選舉中表現得尤為明顯,成為特朗普成功當選的原因之一。
東南亞面臨的ESG挑戰
在東南亞,ESG政策同樣面臨諸多挑戰,尤其是在能源和環保政策的實施方面。東南亞的領導人普遍認識到,發展可持續政策的同時,也必須保證其不會加重民眾的負擔。這些國家的政府通常會推出更加靈活的政策,優先考慮工人階層和低收入群體的利益,這些政策往往包括加大化石燃料補貼、繼續投資基礎設施建設以及保持環境法規的審慎執行。
這樣的政策反映出對公平轉型(just transition)概念的重視,即在推進可持續發展的同時,確保不會讓基層民眾和低收入群體感到被排除在外。如果ESG政策無法實現這一平衡,並且未能充分考慮到社會的不平等問題,那麼這些政策就容易被批評為“精英騙局”,從而損害其公信力。在東南亞地區,尤其是以棕櫚油等資源為主的行業中,這些問題尤為突出。對於許多小農而言,推動可持續棕櫚油認證的要求往往意味著更高的合規成本和更少的市場准入機會。相比之下,大型企業因為規模效益,能夠更輕鬆地應對這些規範,並繼續主導全球供應鏈。
ESG的核心問題:實質改善還是名義上的改變?
特朗普的當選同時也引發了關於ESG政策是否真正達到了其目標的深刻反思。ESG政策的核心問題之一在於,它是否真正改善了環境,或是在推動企業社會責任方面取得了實質性進展?還是它僅僅成為了大企業獲取稅收優惠和補貼的工具,而忽視了普通民眾的切實需求?這些問題將對ESG政策的未來發展造成深遠影響。
在全球範圍內,ESG政策逐漸受到質疑,尤其是在發展中國家和低收入國家。這些國家的社會運動和政治領袖通常將ESG視為“新殖民主義”或“監管帝國主義”,認為發達國家的環保政策將對他們的經濟發展和社會結構產生不公平影響。這樣的情緒使得氣候變遷和環保政策在許多國家和地區遭遇推動困難,並加深了ESG政策與這些國家的摩擦。
未來的挑戰與機遇
隨著特朗普的當選,全球ESG政策的未來充滿不確定性。特朗普政府可能會在政策執行上採取更為保守和反制的態度,減少對可持續發展的支持,這將對全球企業的ESG目標帶來挑戰。然而,ESG的核心價值仍然具有廣泛的吸引力,尤其是在全球市場日益強調企業社會責任的背景下。對於那些真正致力於改變的企業來說,無論政府政策如何變化,它們仍然有機會通過創新和領導力,在全球舞台上推動更具包容性和可持續的未來。
隨著全球對可持續發展和社會責任的認識逐漸加深,ESG政策的成功將取決於是否能夠在實踐中取得真實的改變,而不僅僅是成為政治談判中的工具。政策制定者和企業領袖必須認識到,只有將公平與實質改變放在首位,ESG政策才能真正實現其長遠的目標。
2024/11/25 11:31
轉載自三立新聞網: https://www.setn.com//News.aspx?NewsID=1568079&utm_campaign=viewall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