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銀投資銀行亞洲及中國經濟學家鄧維慎25日出具最新預期,台灣2025年GDP的增長將保持在強勁的3.2%,2026年放緩至2.4%,料台灣央行很可能在2025年維持政策利率不變,有進一步收緊貨幣政策的風險。降息可能要到2026 年才會發生,屆時政策利率從目前的2%降至1.75%。
鄧維慎表示:「私人消費受到樂觀的收入增長和股票市場及房地產市場上漲所帶動的強勁財富預期的支持。因此,我們預計台灣的增長將在2024年加速至4.2%,這是自2022年以來最強勁的增長」。
川普上任後的中美貿易戰,台灣得憑科技優勢走出僵局、2026年GDP放緩至2.4%。瑞銀認為,儘管貿易戰進一步升級仍然是一個風險,但台灣在科技方面的優勢,可能意味相對其他國家所受影響較小。
瑞銀指出,今年台灣經歷一波強勁的增長,2024年前三個季度實際GDP年增長率達到5.1%,成為亞洲增長率最高的經濟體之一。由AI驅動的出口增長是推動台灣出口增長的主要因素,而強勁的生產需求亦對國內投資活動產生積極影響。資本形成增長超過8%。
惟展望2025年,未來幾季出口成長可能放緩,主因有二。1.2024年基期已高,2.全球經濟成長預計放緩。但人工智慧供應鏈持續的產能需求,私人投資動能也可能保持強勁。政府也提出未來幾季推動財政支出加速成長,其中經濟發展支出占增量財政支出的最大份額,這將支持整體投資和經濟成長。就淨值而言,瑞銀預計2025年GDP成長率將放緩至3.2%。
對川普可能升高關稅未來,瑞銀認為,即便沒有直接對台灣輸美產品徵收額外關稅,美國對中國大陸徵收額外關稅也會對台灣經濟成長產生負面影響,衝擊將讓台灣2026年GDP放緩至2.4%,惟如果人工智慧技術的進一步突破,將可望為台灣的基準成長預測帶來顯著的上升空間。
瑞銀指出,中國大陸仍然是科技和消費性電子產品需求的大型終端市場。中國大陸成長顯著放緩將對整體科技需求造成下行壓力,尤其是那些在中國大陸敞口較大的科技需求(例如個人電腦和手機),區域和全球成長放緩也可能給整體科技需求帶來額外的下行壓力。所有這些都將對台灣的出口成長構成挑戰。如果直接針對台灣輸美產品加徵關稅,將會為台灣2026年的經濟成長帶來更大的下行空間。
另一方面,人工智慧技術的進一步突破如果發生,可能會為基準成長預測帶來顯著的上升空間。
2024/11/25 16:00
轉載自聯合新聞網: https://udn.com/news/story/7238/8383523?from=udn-ch1_breaknews-1-99-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