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佳菁/核稿編輯
〔財經頻道/綜合報導〕隨著比亞迪等中國車企在新電動車技術領先,且銷售不斷增長下,產業分析師發出訊號指出,傳統外國汽車製造商適應中國電動車市場的時間已經不多了,若想挽救市佔,唯一希望是透過加倍與當地合作夥伴關係才能生存。
CNBC報導,以化石燃料為基礎的汽車製造商一直在努力在全球最大的汽車市場上站穩腳跟,然而中國市場已迅速轉變為新能源汽車,目前佔中國汽車銷量一半以上的市場。
諮詢公司中國汽車洞察(Sino Auto Insights)創始人兼董事總經理涂樂表示,如果外國品牌「不能很快在中國市場推出有競爭力的清潔能源汽車,那麼挽救市佔的唯一希望可能是透過與國內企業合作」。
根據 CNBC 對公司數據的計算,美國汽車製造商通用汽車、德國大眾汽車和日本日產汽車,在2019年至2023年間中國收入均下降。
韓國起亞報告亦指出,2023年中國銷量比2020年水準下降了30%以上。
特斯拉相較之下,2019年至2023年間,在中國銷售額暴增6倍多。
隨著投資者擔憂加劇,管理層正在審議計畫,通用汽車執行長瑪麗·巴拉(Mary Barra)在上個月的財報電話會議上表示,公司與股東和合資企業董事會成員召開了會議,討論“重組”,以提高在中國的利潤,中國曾經是通用汽車收入最高的市場,截至2022年,通用汽車和大眾汽車仍佔據前兩名。
不過,根據中國乘用車協會10月的數據,自2022年後,比亞迪和吉利的銷售量不斷攀升,分別鞏固了市場第1和第2的位置。
香港汽車製造商戴維·諾曼(David Norman )表示,西方(汽車製造商)正在意識到這樣一個事實,他們不能坐視自己的市場地位不斷被侵蝕,他們必須做點什麼,他們必須做一些大事。
去年,他代表總部位於荷蘭的斯泰蘭蒂斯(Stellantis)以約15.9億美元收購了中國電動車公司零跑車(Leapmotor)20%的股權。
由於中國新能源汽車企業擁有巨大的技術領先優勢,並且還在不斷增長,我認為我們肯定會看到更多的合作。
AlixPartners 亞洲汽車業務聯合領導兼負責人史蒂芬戴伊(Stephen Dyer)認為,要想在中國擁有具有競爭力的汽車,外國車企需要擁有與某些中國汽車上所見的先進驅動系統相媲美的系統。
他預計外國汽車製造商將與中國公司在駕駛輔助領域合作,不僅針對本地市場,也針對海外市場。
大眾汽車去年已向中國電動車新創公司小鵬汽車投資 7 億美元,打造 2026 年在中國交付的車型。
先進駕駛輔助技術的其他重要合作關係包括豐田去年宣布與中國自動駕駛新創公司小馬智行成立合資企業,大規模生產汽車。
此外,惠譽評等亞太區企業評等總監楊景表示,明年外國汽車製造商在中國的市佔率可能會下降,一些品牌基本上會退出中國。
一手掌握經濟脈動
點我訂閱自由財經Youtube頻道
2024/11/22 15:16
轉載自自由時報電子報: https://ec.ltn.com.tw/article/breakingnews/48718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