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新聞通訊社-被藝術推廣耽誤的作曲家 許博允音樂會重現萬面埋伏

新象創辦人許博允辭世一周年,新象藝術為許博允舉辦紀念音樂會。左為新象藝術總監樊曼儂,中為魏海敏。圖/新象藝術提供

「對我來說,許博允就是一個很巨大的大千世界,他的聲音是來自於多方面的,他的世界是無窮盡的。」新象創辦人許博允辭世一周年,新象藝術為許博允舉辦紀念音樂會,11月30日與12月1日於台北表演藝術中心演出。新象藝術總監樊曼儂表示,音樂會秉持許博允「突破、創新、實驗」的精神,以跨領域多重樣貌呈現許博允的音樂創作,以及他所喜愛的表演藝術節目。

1978年,許博允和樊曼儂共同創立了「新象活動推廣中心」,實踐他在藝術推廣方面的理想。然而,比起藝術推展這個理想,許博允更愛音樂創作,尤其熱衷作曲。 新象表示,許博允自小喜歡音樂,但在聽音樂的經驗當中常常感覺不滿足。這種「不滿足感」讓他有一股衝動,希望借由自己之力,創作出讓人滿足的作品。他毅然放棄參加大學聯考,師從許常惠學習作曲。

1962年,許博允開始發表作品,多部作品常為國際各領域藝術家採用進行創作,創作的實驗精神發揮在與他廣結藝文人脈善緣的交流上,有多次創作發表結合其他領域、創下展演型態首演紀錄。他的音樂不僅在亞洲作曲家聯盟的邀請下於日本京都演出,還受到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邀請在巴黎演出。

「琵琶隨筆」是許博允作品中演出頻率最高的樂曲,曾與戲劇、雕塑等藝術形式結合,琵琶名家亦相繼演奏和錄製,迄今在國際間演奏次數達數百次。戲曲學家俞大綱與劇場先驅姚一葦曾讚譽這首作品為現代版的「十面埋伏」,古箏大師梁在平稱:「喻為千面埋伏,甚至萬面埋伏也不為過。」而「中國戲曲的冥想」,是一首鋼琴與弦樂四重奏的五重奏,也是許博允自認最具代表性的作品,旨在探索並表現中國戲曲的音樂元素,日本樂評家以「外太空動漫」形容此曲獨特的滑音效果。雲門舞集也以此取作為《烏龍院》舞作的配樂。

「心」是一首小提琴與鋼琴二重奏,完成於許博允2005年心臟大手術後的沉澱省思。這首作品代表了他對人生與情感的深刻反思,展現出人性的雙重性格,以及陰陽柔剛的對比交織情緒。「生.死」是1974 年許博允因閱讀奚淞小說《哪吒》而啟發演化創作的作品,擺脫柵欄般五線譜的桎梏,用音符呈現小說中哪吒「割肉還母、剔骨還父」的情感意境與生命態度。

魏海敏代表作「樓蘭女」,音樂也由許博允創作。她表示,「樓蘭女」於1993年首演,許博允引入蒙古的音樂元素,讓她驚豔。她則是一邊聽許博允所編的曲調、一邊根據曲調編腔,雙方一起完成此一音樂與戲曲上的創舉。傳統戲曲都是老生與青衣的搭配,「樓蘭女」則讓魏海敏首次嘗試「壞女人」的心機角色,演出後大受好評,被認為開啟了台灣戲曲的新篇章。

「許博允睡得很少,因為他捨不得睡,他覺得生命太可貴跟太短暫,他的腦袋要研究太多的東西。」樊曼儂表示,許博允喜歡下圍棋,圍棋世界裡有征戰、和平、誘敵,也有陷入的苦惱。圍棋反映許博允的內心世界,「他常常在思考我怎麼對付自己的局面」,因此許博允特別欣賞改革創新的人如朱宗慶。而許博允的音樂也特別喜歡用打擊樂,「有很多沉重與可以綿延的聲音」。她希望新世代可以欣賞與體會許博允音樂前衛與創新的價值,「我們很樂意, 在許先生過世一年之後,把他的音樂重新再呈現出來。」

2024/11/19 12:53

轉載自聯合新聞網: https://udn.com/news/story/6885/8369791?from=udn-ch1_breaknews-1-99-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