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新聞通訊社-塑膠聚合物產能伴隨大量碳排 綠色和平:淨零最大阻礙

綠色和平東亞分部今天發布「台日韓塑膠及石化產業分析」報告,結果顯示韓國、台灣、日本三地的初級塑膠聚合物產能每年可達4199萬噸,推估因此可產生碳排放相當於99.93百萬公噸二氧化碳當量。圖為全球塑膠公約第二次會議,巴黎會場外的裝置藝術。圖/綠色和平提供

綠色和平東亞分部今天發布「台日韓塑膠及石化產業分析」報告,結果顯示韓國、台灣、日本三地的初級塑膠聚合物產能每年可達4199萬噸,推估因此可產生碳排放相當於99.93百萬公噸二氧化碳當量,呼籲政府應研擬塑膠減產以及減少石化生產政策,才能協助台灣邁向淨零。

「全球塑膠公約」第5次談判會議將在11月25日至12月1日於韓國釜山舉行,各界盼能誕生一部具法律約束力、且涵蓋塑膠全生命周期的國際條約,本次也是最關鍵的一次談判。

綠色和平台北辦公室減塑專案負責人張凱婷表示,塑膠汙染已不僅是海洋垃圾和廢棄物問題,更是扭轉氣候變遷的關鍵之一,「台日韓塑膠及石化產業分析」(Tri-Market plastics and petrochemical analysis)報告指出,三地市場前8大聚合物產能上,韓國為1992萬公噸,日本為1304萬公噸,台灣為902萬公噸;台灣的台塑石化(Formosa)和韓國的樂天(Lotte)在三地塑膠總產能各佔約10%,分別擁有449萬公噸和430萬公噸的產能,僅台塑石化一家企業就囊括台灣塑膠生產能力的一半,而其潛在排放推估可達1170萬公噸二氧化碳當量。

政府間氣候變遷因應委員會(IPCC)指出,塑膠產業99%為石化原料,也成為全球達成淨零排放的最大阻礙,全球溫室氣體排放中,約有3.8到4.5%來自塑膠的全生命周期,尤其85%的排放集中於生產階段,使用及廢棄物階段相對較少。

張凱婷指出,塑膠減產已在國際間透過「通往釜山-原生塑膠減產宣言」 形成初步共識,台灣政府應跟進研擬「塑膠減產」以及「減少石化生產」政策,並檢討「四輕擴建乙烯產能」決策,才能協助台灣邁向淨零。

2024/11/19 17:13

轉載自聯合新聞網: https://udn.com/news/story/7270/8370590?from=udn-ch1_breaknews-1-99-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