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新聞通訊社-觀念翻轉!中毒洗胃不見得有用 急診醫曝9成能自行代謝

急性中毒於臨床採取洗胃、活性碳治療的比率愈來愈低,臨床發現,採支持性療法與洗胃效果,並無顯著差異。示意圖。本報資料照片

台灣人常認為中毒就要透過「洗胃」把毒素洗出來,但據臨床數據觀察,近年洗胃、活性碳治療的使用率愈來愈低。台北長庚醫院急診醫學科主任陳賢一指出,沒有洗胃或是使用活性碳,對病人預後跟併發症沒有造成顯著差異,九成病人可以靠自身代謝,醫療上多提供支持療法即可。

洗胃及活性碳常被用在腸胃道除污,但實際上卻有限、缺乏明確證據支持效果。美國近年已經出現下降趨勢,2005年洗胃1萬2255例、 活性碳12萬3266例;等到2019年洗胃已經下降到590例、活性碳3萬5541例。

根據林口長庚與基隆長庚兩家醫學中心的回顧性分析,平均每年約有643例口服急性中毒病例。2012年洗胃有265例、占約34%,活性炭使用約318例、約4成;2019年洗胃下修到86例、約14%, 活性碳79例、約13%。陳賢一說,台灣同樣也有洗胃、活性碳治療下降的趨勢,並且根據研究,是否洗胃、活性碳對於死亡率、住院率都沒有顯著差異。

陳賢一說,我國洗胃多用鼻胃管,管徑很小,有些藥丸到體內後還會結塊,洗胃到底能不能洗出來,效果不敢保證。再者,患者意識不清下不會使用活性碳或是洗胃,加上活性碳容易嘔吐,如果再發生嗆到反而有反效果。

急診中約有0.5至0.6%是中毒個案,其中最常見的為安眠藥、一氧化碳、被蛇咬傷。陳賢一說,中毒不一定要給解毒劑,9成病人多會自己代謝,因此多用支持性療法即可,血壓不好給點滴維持生命心跳、不能呼吸就插管、心律不整就給藥或是電擊;少部分有解毒劑可使用的如氰化物、普拿疼等。

陳賢一說,目前會使用洗胃多是兩種情況,一個是服用毒物並且到醫院的時間在一個小時以內,另一種為劇毒中毒並且沒有良好治療方式,如液體農藥巴拉刈。活性碳治療同樣是在到院前1個小時內服用毒物;活性碳是粉狀,會給個案搭配液體,如果汁、可樂一起喝。

2024/11/16 17:28

轉載自聯合新聞網: https://udn.com/news/story/7266/8364685?from=udn-ch1_breaknews-1-99-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