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新聞通訊社-艋舺公園改建挨批忽略無家者 無家盟籲提供安頓空間

無家者聯盟認為,市府以觀光客視角制訂的改建計畫,但卻忽略了社區民眾、無家者等艋舺公園實際使用者的需求調查,要求北市府提供多中心、分散式的社區化居住空間與政策補助,以安頓現行艋舺公園約70位夜宿無家者。記者李柏澔/攝影

2023年起台北市政府積極啟動萬華區艋舺公園改建籌備計畫,期望變成龍山寺觀光景點的搭配場域,預計明年動工的這項計畫。無家者聯盟認為,市府以觀光客視角制訂的改建計畫,卻忽略了社區民眾、無家者等艋舺公園實際使用者的需求調查,乃致對改建過程大量無家者迫遷將對周邊社區商圈造成的衝擊,要求北市府提供多中心、分散式的社區化居住空間與政策補助,以安頓現行艋舺公園約70位夜宿無家者。另也要求衛福部在「社會救助法」中制定無家者專章,以及制定「無家者權益專法」與按年編列法定相關預算。

無家者聯盟今天在立法院召開「艋舺公園改建的衝擊:調查發布與在地建言記者會」,會中首先指出,台北市政府並未做足艋舺公園使用者需求調查,也沒有做到公園改建的衝擊影響評估,恐將造成社區民眾與觀光客的需求衝突、大量無家者迫遷、社區與商圈秩序混亂的三輸局面。

無家盟公布今年7月發起的「艋舺公園使用者需求調查」,調查結果指出,艋舺公園日間的主要使用者其實是高齡的社區一般民眾(約53%),尤其是70歲以上民眾的人數最多,而無家者因多半外出工作,反而在公園的人數較少(約47%),夜間則以露宿公園的無家者占絕大多數。

台灣芒草心慈善協會倡議專員王今暐指出,夜宿於艋舺公園的70位無家者中,有65%可能會在施工期間選擇向外移居,首選移居地點是艋舺公園周圍店家騎樓,其次是萬華區的公共空間,最後則是台北車站。這項數據印證了公園周圍店家的擔憂,大多店家擔心的問題是現行的環境衛生與秩序管理模式失效,以及無家者駐留在店門口的騎樓。另有一半以上的公園周圍店家贊成應在社區設立有效納管無家者秩序的地方,例如一日型住宿、行李存放空間、盥洗及庇護空間等,因為硬性驅趕的做法已經證明無效,也有70%的周圍店家認為,政府應提供公共住宿空間或方案回應無家者的居住需求。

芒草心慈善協會秘書長李盈姿建議,台北市政府應提供「多中心、分散式的社區化居住空間」與政策補助,以安頓現行艋舺公園約70位夜宿無家者,過去市府依頼的集中式大型收容所,因為距離太遠加上鄰避效應強、管制強度高而不具可行性,無法吸收在此案中被迫遷居的多數無家者。

無家盟也呼籲,中央政府衛福部有責任在「社會救助法」中制定無家者專章、制定「無家者權益專法」與按年編列法定預算,發展對全國跨縣市無家者的公共支持方案,及協助即將無家可歸者在流浪之前就獲得居住支持,「強化社會安全網第三期計畫」也應通盤規畫全國無家者服務政策,而非僅由地方政府各自為政。

2024/11/11 15:29

轉載自聯合新聞網: https://udn.com/news/story/7323/8352279?from=udn-ch1_breaknews-1-99-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