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動物共生聯盟聲明,威脅野生動物存續的真正主要困境為棲地破壞、路殺威脅、殘忍陷阱等,不是遊蕩犬,並強調,「野保動保之爭」其實並不存在,流浪動物與野生動物共生共存,是真正關心動物的人們共同的願望。本報資料照片
「為野生動物而走」遊行將於明天舉行,訴求政府精進遊蕩犬貓管理與減量。為此,台灣動物共生聯盟今發聲明抨擊,遊行團體不願面對威脅野生動物存續的真正主要困境為棲地破壞、路殺威脅、殘忍陷阱等,反而刻意狹隘地製造遊蕩犬與野生動物的對立,令人遺憾。
聯盟強調,「野保動保之爭」其實並不存在,沒有誰忍心看到野生動物受傷害,流浪動物與野生動物共生共存,是真正關心動物的人們共同的願望。
台灣動物共生聯盟回應,野生動物面臨的最嚴峻迫切問題並非遊蕩犬,台灣大量不當的人為棲地開發與破壞,才是壓迫野生動物生存的主因,以僅存約500隻的保育類石虎為例,近年路殺不斷攀升,2023年創新高路殺死亡42隻,另根據石虎主要棲息的苗栗縣死亡紀錄,近兩年無犬殺,路殺則有35隻。
稀有的草鴞,在林保署保育2022行動研究計畫報告列出前三大威脅分別是棲地喪失破碎劣化、鼠藥毒害、鳥網等獵捕,只因單一遊蕩犬個案,焦點被轉移竟至完全忘卻最大威脅。其他瀕危野生動物,根據林保署諸多保育行動計畫研究報告,遊蕩犬貓皆非最主要最迫切急需改善的問題。
台灣動物共生聯盟表示,遊蕩犬問題,不應被不實言論誇大仇恨化,實施零撲殺政策後,遊蕩犬數量有效控制,應從長時間來觀察比對,而非只從總量上的數字製造恐慌和仇恨。從2018至2022三次全國性調查數據分析,增加率在誤差範圍且無明顯增加、更低於撲殺政策2007至2017期間。由上項調查數據以縣市進一步分析,實施TNR絕育政策做法的北北基宜等縣市,遊蕩犬數量都是逐年下降的。
再由實施TNR絕育政策的區域性數據來看,相信動物協會在北北基的減量成效有目共睹。在委託政大選研民調中心針對宜蘭地區的民調,遊蕩犬也是大幅減少數量,並具降低人犬衝突的成效。
聯盟也說,為控制並減少流浪犬數量,餵食為抓紮的必要手段,若將餵食一律貼上汙名化標籤,甚至主張「餵食遊蕩犬貓=飼主」,將使抓紮工作無法進行、增加流浪動物繁殖速度。諸多科學研究已證明,禁止餵食政策不僅沒有成功機會,反而造成犬隻族群年輕化。「放回原地」調整為「收容與送養」則完全無助改善現況,且收容品質、動物福利將嚴重惡化,形同回到撲殺政策期間的煉獄。
台灣動物共生聯盟強調,將犬貓入課綱強調「外來種入侵」教育觀念將誤導下一代,助長社會殘忍風氣。流浪動物源頭是棄養及放養未絕育犬貓,唯有確實落實絕育及晶片寵登,才能根本從源頭杜絕流浪動物。
2024/11/09 09:42
轉載自聯合新聞網: https://udn.com/news/story/7470/8348442?from=udn-ch1_breaknews-1-99-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