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新聞通訊社-防疫醫師的搖籃 衛生調查訓練班走過40年258人完訓

每當重大傳染病發生,疾管署防疫醫師總要撐起防疫第一線。防疫醫師由「衛生調查訓練班(FETP)」訓練,FETP緣於民國71年小兒麻痺大流行,73年正式招收學員,今步入40年。疾管署簡任技正林詠青今天在「應用流行病學專業人才訓練計畫40周年紀念學術研討會」分享這段歷史,並提到,落實世衛組織「防疫一體(One Health)」觀念,是台灣FETP未來重要角色。

林詠青表示,民國71年的小兒麻痺疫情,造成超過1000名民眾感染,逾百人死亡,流行病學專家從美國疾管局來台協助控制疫情,衛生署疾管局開始重視實務流行病學專家的重要性,與美國籍顧問合作,開始FETP訓練,訓練內容從疫情調查、疾病監測至風險評估,目標是受訓後讓學員有能力應對真實世界發生的各式傳染病問題。

在民國92年SARS疫情爆發後,疾管署亟需公衛與醫療背景專業人才,因此於民國94年開始聘用防疫醫師。林詠青表示,當時要求防疫醫師必須經過至少2年FETP訓練,在新冠疫情爆期間,FETP受訓者、畢業生與防疫醫師,扮演調查疫情個案、追蹤傳播鏈、執行郵輪與飛機隔離措施等重任;近年國內爆發登革熱等疫情,防疫醫師也扮演疫情調查的角色,並繪製防疫地圖。

截至今年10月,完成FETP訓練者共258位。今天與會的國際專家點出,因應傳染病防治,涉及人、動物、環境等和諧關係,FEPT訓練應涵蓋醫師以外的不同職類,包括獸醫、公衛專家、護理師等。林詠青表示,台灣FETP訓練並未限制對象身分,但目前多以疾管署防疫醫師為主,未來希望推廣至地方層級,整合不同專業,持續朝向「防疫一體」目標努力。

與國際專家也提到,FETP訓練的「導師制(Mentor)」至關重要,必須兼顧實務訓練,與流行病學學術專業。林詠青說,FETP有別於課堂訓練,涵蓋個案討論等內容,而衛福部與台大傳染病防治及教育中心簽訂合作備忘錄(MOU),疾管署較資深的防疫醫師至台大開設「傳染病防治實例」課程,台大公衛學院亦派出學者協助訓練防疫醫師,強化跨部門、跨領域專業培訓,繼續因應未來國內公共衛生的各項挑戰。

2024/11/08 17:13

轉載自聯合新聞網: https://udn.com/news/story/7266/8347413?from=udn-ch1_breaknews-1-99-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