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經濟研究院長連賢明8日表示,川普2.0時代來臨,對台灣廠商最大的影響是第二次供應鏈移轉。從過去拜登時期的中國市場移轉到東南亞、墨西哥,轉而前往美國設廠,以降低關稅帶來的衝擊。
中經院今舉行2024年中華財經高峰論壇,以「牽動美中台貿易及產業、科技發展的美國總統大選」為題,探討美國政策對美、中、台三方的影響,以及美國大選後科技、綠能等產業政策的可能變動。
連賢明指出,川普在整個競選過程中一直強調關稅的重要性,而且這次不是差別性關稅,川普希望作成普遍性關稅的提高,對所有國家進口到美國的商品徵收10%的關稅,對中國商品徵收60%的關稅,川普主要目的是希望透過關稅刺激外國廠商到美國設廠,造成製造業回流,以改善美國的就業和受僱員工薪資。
連賢明表示,台灣一直以貿易見長,但川普以前台商主要的生產基地多是在中國,且台灣企業並不是非常國際化,過去習慣的生產模式也不是到比較先進國家,或進行比較高階和比較少人工的製程,「台灣廠商國際化還要再花一些時間,但現在應該要開始了」。
連賢明還提醒,可以預期的是,接下來台商在美國的投資一定會增加,台灣企業的國際化及運用全球人才,這是過去台灣廠商較不熟悉的領域,而需要努力的方向。
此外,連賢明也提到,接下來每個國家都可能被迫要跟美國討論,因為川普將透過關稅方式形塑新的貿易秩序和過去的WTO精神相差非常遠。川普現在不僅不打算玩這個遊戲,也不想遵守這個遊戲規則,川普想的是「你要進入我的市場,就要跟我談」。外界也預期,川普還可能從「小院高牆」到「大院高牆」,不是只針對特殊的戰略性產業做限制,而是會對非常多項產業都會實施。
中經院副院長王健全則是示警,川普要求台灣支付保護費,而且認為台灣搶走了美國人半導體的工作機會,極有可能會對台灣半導體課稅,進而影響台灣半導體的未來發展。
王健全還提到,川普上任後若真的對台灣半導體課稅,「對先進製程衝擊小、成熟製程衝擊大,」因此在地緣政治下,台企海外布局要建立雙向生態系,避免空洞化。
中經院區域發展研究中心主任劉大年同樣認為,關稅將是未來川普貿易政策的主軸,但川普主要是追求「公平貿易」而非自由貿易,不過公平標準是由美國認定。中經院台灣東南亞國家協會研究中心主任徐遵慈則是提醒,台灣企業近年為分散投資風險及因應外國客戶要求,從西進轉為南向或東向,未來除須調整對外投資策略外,更須關注美國稅制、貿易、投資、勞動、出口管制等新規範,以免誤觸禁區,遭致處罰。
2024/11/08 12:51
轉載自聯合新聞網: https://udn.com/news/story/124264/8346665?from=udn-ch1_breaknews-1-99-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