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楊綿傑/台北報導〕台師大今公布最新調查,逾7成台灣民眾自認「閩南人」,但在家中卻以使用「國語」最多,且居家語言習慣與對原生族群文化了解已產生脫節情況。學者建議,語言文化教育應以寓教於樂方式進行,家庭使用更是重要關鍵。
在族群身分認同方面,台師大國文系教授鍾忠憲說明,受訪民眾高達73.2%自認是「閩南人」,其次是「客家人」的11.2%。常理而言,在家裡使用的語言應該是最接近族群認同的母語,但卻有高達68.6%的民眾在家中使用「國語」,僅有29.7%使用「閩南語」,而使用「客語」更少只有1.4%。
分析具體使用情況,鍾忠憲指出,隨著年齡的提高,平常在家中主要使用原生族群語言的比例越高。50歲至54歲是使用率平衡的年齡層,55歲至59歲受訪者的原生族群語言使用比例就高於國語。若以地區來看,台灣中部彰化、南投為分水嶺,除了高雄因都會區使用國語比例偏高,越往南部使用國語比例越低。
特別的是,去年相關研究調查有超過5成的國人自認不了解原生族群文化,今年進一步調查出生活環境及學校,對原生族群了解程度的影響分別達到84.2%和74.3%,另有61.5%的受訪者認為家中使用語言的習慣會影響對原生族群文化的了解。鍾忠憲直指,這顯示「居家語言習慣」和「對於原生族群文化的了解」已有脫節的現象。
若要從生活了解原生族群文化及語言,受訪者認為,居家生活接觸最多的文化產品是「影視作品」和「音樂歌謠」,分別占60.0%和52.1%。而有近9成認為學校校外教學、團體或個人旅遊參訪,有助於「文化教育」的推動,研究團隊據此呼籲國人重視旅遊的規劃和實踐的品質。
對於語言學習,鍾忠憲提到,如何寓教於樂是關鍵,如線上遊戲、動畫繪本等的製作推廣力道要再加大,這不僅有助於促進語言文化學習,也有外銷的經濟價值。而語言學習必須要有使用環境,非只用教科書去學習一套新的系統,教育、社會有其功能,但家庭更要扮演指導角色。
台師大文化教育策略研究團隊研究國人對於文化教育的態度,進行「如何從事有效的文化教育」的電訪問卷調查,共完成有效樣本1070份。在95%的信心水準下,抽樣誤差為正負3個百分點。
2024/11/07 12:44
轉載自自由時報電子報: https://news.ltn.com.tw/news/life/breakingnews/4855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