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黃淑莉/雲林報導〕雲林斗南鎮農會這幾年推動有機、友善農法,發現推廣最大困境是最耗人力、時間的挲(ㄙㄨㄛ)草(台語,意即除草),從日本引進草蓆插秧機在插秧同時覆蓋可分解的紙質抑草蓆,今年二期作更大面積試驗,除節省除草人力,這次康芮颱風後周邊慣行農法的稻作倒伏嚴重,7公頃有機農法的稻田完全沒有倒。
斗南農會這幾年推廣有機米,鼓勵農民友善、有機耕作,3年前一個生產有機米的青農在臉書PO文要放棄有機,農會同仁看到進一步了解,是因要照顧先後生病的父母沒有時間,農會祕書張耀裕表示,這個農民有機生產已8年,這樣放棄太可惜,他與農會同仁租下來種,1年多他的父母身體恢復,還給他繼續做有機米。
張耀裕說,實際做有機才知道拔草有多累人,連續2個月每天一大早與好幾個同事先去田裡拔草,但草長的比水稻還快,大家說到拔草就怕,有機以這種方式推行不了,尤其在售價不能提升情況下,必須要把成本下降。
張耀裕表示,首先是要有一定規模,可以避免鄰田污染問題外,有防治一起做,並從日本引進草蓆插秧機,插秧時同時覆蓋紙蓆,減少雜草生長,紙蓆大約40多天後會自行分解,不會影響稻作生長,可解決除草人力負擔,農民滿意說,不用煩腦草長的比稻子高,找不到工人,不用彎腰挲草真好。
張耀裕指出,今年二期作在南勢找了7 公頃示範有機,另有7公頃仍是慣行,有機部分從插秧、施肥都有農會協助,農民只要灌溉、除田梗草,紙蓆抑草效果不錯,省下不少除草人力成本。
另這次二期作生長期遇到3個颱風,尤其康芮颱風後稻作倒伏災情,斗南農會7公頃有機示範區完全沒倒,周邊7公頃慣行農法的倒伏嚴重。
張耀裕表示,慣行為求高產量氮肥用量多,所以稻穗重、稻桿高,遇強風就容易倒伏。
2024/11/07 13:37
轉載自自由時報電子報: https://news.ltn.com.tw/news/life/breakingnews/48554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