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譯陳成良/綜合報導〕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NOIRLab)的天文團隊利用韋伯太空望遠鏡(JWST),發現了一個名為LID-568的超大質量黑洞,位於距離大爆炸約15億年的一個星系中。這個黑洞以超乎尋常的速度吞噬周圍的物質,進食速率竟然達到理論極限的40倍,這一發現挑戰了現有的黑洞成長理論,並為早期宇宙中黑洞如何快速擴大提供了新線索。
現代天文學已經知道,超大質量黑洞通常位於星系中心,但觀測到它們在宇宙早期迅速出現依然令人驚訝。要解釋這些黑洞如何能在短時間內變得如此巨大,至今仍是科學界的一大難題。此次發現的LID-568黑洞,或許有助於解答這個疑惑。
據《每日科技網》(scitechdaily)報導,LID-568由國際雙子星天文台的徐曉媛博士(Hyewon Suh)所帶領的研究團隊發現。他們利用韋伯望遠鏡觀測了多個來自錢卓拉X射線天文台COSMOS計畫中的星系。這些星系在X射線波段非常明亮,但在可見光和近紅外光中幾乎看不見。得益於韋伯望遠鏡的高靈敏度,團隊得以探測到其中微弱的輻射,進而發現了LID-568。
LID-568的強烈X射線輻射使它在樣本中顯得格外顯眼,但光靠X射線觀測無法確定其精確位置。為此,研究團隊採用了韋伯望遠鏡上配備的積分場光譜儀,這樣可以為視野中每個像素獲得完整的光譜,增強了精確定位的能力。
LID-568的進食速率之所以引人注目,是因為它遠超過了所謂的「愛丁頓極限」(Eddington Limit)。愛丁頓極限是指黑洞進食速率的理論上限,達到此極限時,黑洞吸積物質所產生的輻射壓力會與引力相抗衡,使黑洞進食達到平衡點。當黑洞吸收物質的速度接近這個上限時,通常會因輻射壓力阻礙而無法持續加速。但LID-568的進食速率竟然達到愛丁頓極限的40倍,顯示它可能經歷了極端快速的成長期。
這項發現讓科學家得以從新角度觀察黑洞的形成過程。依照目前的理論,超大質量黑洞可能是宇宙早期星體死亡後形成的「小種子」,或是直接由氣體雲塌縮而成的「大種子」。LID-568的快速成長顯示,黑洞可能在成長初期經歷了快速的進食階段。
團隊認為,LID-568的強大能量釋放可能在一定程度上穩定了這個系統,讓它避免因進食過快而崩潰。接下來,研究團隊將進行後續觀測,試圖更深入地了解這一現象的運行機制。
2024/11/06 09:25
轉載自自由時報電子報: https://news.ltn.com.tw/news/world/breakingnews/48538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