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委提案修正「性別工作平等法」第15條,將「產檢假」及「陪產及陪產檢假」全面升級為「生產準備假」並放寬適用情形,民間團體表達支持。記者李柏澔/攝影
產前育幼準備對新手父母相當重要,但卻因為沒有適合的假別可請,使得許多人在生產及育幼上感到相當大的壓力,甚至出現產前憂鬱及不願生育。立委提案修正「性別工作平等法」第15條,將「產檢假」及「陪產及陪產檢假」全面升級為「生產準備假」並放寬適用情形,除期待能改善國內少子化困境,也更務實貼近民眾需求。
為營造友善親職的職場環境,立法委員李坤城等提出「性別平等工作法第15條條文修正草案」,將產檢假、陪產檢假及陪產假合併更名為生產準備假,並擴大適用範圍,納入接受孕產教育作為可請假事由。另因放寬生產準備假適用範圍,未免壓縮原有產檢假、陪產假及陪產檢假的天數,故將原定假期天數由7日延長至9日。
立法委員陳秀寶、黃秀芳與生育改革行動聯盟、婦女新知基金會等今天在立法院共同舉辦支持生產準備假入法記者會,再次要求盡速將「性別工作平等法」第15條中孕婦的「產檢假 」及孕婦伴侶的「陪產及陪產檢假」全面升級為「生產準備假」,並推動生產教育及孕產心理支持措施,透過對症下藥解決少子化困境。
陳秀寶表示,台灣的產後憂鬱比例逐年升高,發生率大約2成,產後情緒低落有3成至8成,遠高於許多國家,而目前僅將孕產婦心理健康列為衛教項目顯然毫無幫助,要求衛福部將心理諮商納入第3孕期產檢與產後1個月回診的檢查項目,並針對孕產婦的產後身心情況規畫實證研究計畫,從科學務實了解孕產婦的產後困境並對症下藥。
立委黃秀芳舉例,瑞典政府從1980年開始推行針對孕婦以及雙親施行生產與親職的教育課程,最興盛時期包括8-10次的課程,這類結合生心理、社會的產前準備,都有助於創造良好的孕產經驗並銜接親職生活。
生產改革行動聯盟理事長徐書慧表示,2023年曾針對孕產家庭做過調查,發現台灣孕產家庭有6成孕產婦和7成配偶從來沒有上過生產準備課程,國外研究顯示,有品質的產前知識與孕產支持系統有助增加父母在育兒的自信,但台灣卻連好好生產準備的時間都沒有,原因在於沒有合理的假別可以申請,結果就是沒有做好準備就面對育兒挑戰,台灣的產後憂鬱幾乎已經是世界第一,甚至可能拒絕再生第二胎。
國際認證泌乳顧問鍾秀靈說,有孕期準備的家庭遇到新生兒照顧問題時能更快銜接支援來改善與解決問題,夫妻伴侶在心理調適相對也會更好,溝通也會更順利,否則親職角色一旦出現很大的挫折,還可能會反彈與自己的孩子過度親密,甚至呼籲他人不要生育等。
婦女新知基金會秘書長覃玉蓉說,產前陪伴和教育能給予新手父母安心和正確的育兒知識,這次的修法就是讓新手父母都能參加這樣的活動,期盼能順利修法。
2024/11/06 11:22
轉載自聯合新聞網: https://udn.com/news/story/7266/8341081?from=udn-ch1_breaknews-1-99-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