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劉婉君/台南報導〕台南市安定區教育界退休的林文雄,花費3年的時間,以日治時期引曾文溪水分流至糖廠的取水設施殘跡為基底,加上古厝拆除後的紅磚,改造成「水座」造景,希望讓今人懷古思情,也認識在地歷史。
林文雄於多年前買下一塊善化區胡厝里鄰近曾文溪的台糖地,占地約5分,意外發現土地上有混泥土門型框架、紅磚結構、引水渠道等部分殘跡,訪問當地耆老後,得知原來是日治時期引用曾文溪水再分流至善化灣裡製糖所及永康三崁店製糖所的取水設施,但日本戰敗後遭到損壞。
3年前,林文雄開始用自家及附近收購來古厝拆除的紅磚,以日治時期的取水設施殘跡為基底,進行改造,近期以「水座」造景亮相,搭配流水,象徵早期引水的歷史。修建過程中在一座混凝土牆內發現3根鐵條則重新裝置成為鎮座之寶。
林文雄也透過彩繪牆面的方式,呈現日治時期引曾文溪水供水圖,以及購地初期取水設施殘跡的樣貌,還有當地早期居民以台語「扶土猴」戲稱清理引水渠道淤泥工人的由來。
2024/11/04 20:23
轉載自自由時報電子報: https://news.ltn.com.tw/news/life/breakingnews/48523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