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譯孫宇青/綜合報導〕美國《紐約時報》2日分析,民主黨在上屆大選中利用黨內進步左派對種族、性別和性向的主張,對抗川普帶有歧視、偏見的言論,但過去4年來,美國社會逐步擺脫進步左派對於文化、政治的嚴格期望,在這次大選中,「身分認同政治」(identity politics)反倒助長川普吸引游離選民,使得賀錦麗也開始與過去的主張切割。
紐時指出,民主黨的進步左派在上屆大選將自己打造成對抗川普的堡壘,試圖在各層面強制套用嚴格的文化和政治期望,例如,「Latinx」(拉丁裔)、「BIPIC」(黑人、原住民和有色人種)等新語彙的出現,以及用「無家可歸者」(unhoused)取代「流浪漢」(homeless),用「懷孕者」(prenant people)替代「孕婦」(pregnant women)等,舉凡學校教室、董事會會議室、電影製片廠、出版社、國會辦公室和政治競選活動,一律受到嚴格檢視。
即使有人認為進步左派的「行為準則」太過分,但大多數人不願意公開指責,因為害怕被報復。
如今,賀錦麗和川普的總統之爭依然激烈,選民分歧也同樣嚴重,但情況與四年前截然不同。這並不表示美國人更能接受或習慣歧視,大多數人仍認為種族主義是一大問題,非裔、拉丁裔和亞洲人的擔憂尤甚。真正改變的是,大多數人終於承認,進步左派提出的解決方案從未廣泛受到認可。
隨著美國進入另一場大選,這種轉變仍在繼續,且似乎有增無減。
例如,川普錯誤指控海地移民吃貓狗,近日還在麥迪遜廣場花園招待一位貶低波多黎各人、墨西哥人和黑人的喜劇演員。賀錦麗團隊試圖追打川普的歧視言論,但事實是,川普正以自己的方式利用「身分政治」,吸引包括非裔和拉丁裔男性在內的搖擺選民,例如推出競選廣告,指控「賀錦麗支持用納稅人的錢,為囚犯進行變性手術…賀錦麗挺『他們』(跨性別及非二元性別者),而川普挺你」。
在2020年民主黨總統初選中,各候選人宣稱支持削減執法經費、廢除非法越境法律及終止私人醫療保險。從那時起,與進步左派結盟的候選人在之後許多備受矚目的競選中皆表現不佳,甚至在民主黨票倉也是如此。
賀錦麗7月取代拜登參選總統後,她也告別4年前曾參加總統初選的自己,開始吹噓她會用克拉克手槍保護家園,宣揚自己的愛國主義,還與被川普形容為「戰爭鷹派」的共和黨人麗茲.錢尼一起造勢。
針對敏感且爭議性的性別問題,賀錦麗語氣上的變化尤其顯著。如今,在被問及是否會兌現4年前的承諾,保證讓被拘留的非法移民、囚犯和受政府照顧的其他人都能接受性別確認手術時,她保守表示「我認為我們應該遵守法律」,並迅速轉移到其他醫療保健話題。
約翰霍普金斯大學政治學者蒙克(Yascha Mounk)直言,進步左派不受質疑的短暫統治地位,現在準備畫下句點。儘管如此,賀錦麗仍沒有明確與進步左派保持距離,仍有許多進步左派領袖利用自身影響力,說服選民支持賀錦麗。
2024/11/03 19:19
轉載自自由時報電子報: https://news.ltn.com.tw/news/world/breakingnews/4851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