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腔內科人手吃緊,招募新血遇到挑戰。本報資料照片
胸腔外科受惠篩檢政策人數持續增長,然而,胸腔內科卻在疫情後發展苦不堪言,人數逐漸萎縮。胸腔暨重症加護醫學會秘書長、北榮胸腔內科主治醫師周昆達感嘆,胸腔內科新進醫師的人數,不是創新低,就是往創新低的路上邁進,期待政府改善工作環境,翻轉窘境。
周昆達表示,20多年前是胸腔內科的輝煌時代,每年通過人數為高達60多人,然而經過H1N1疫情、新冠疫情,胸腔內科醫師得面臨感染風險、高壓,薪資又不如預期,人數逐漸萎縮。
據醫學會今年最新統計,通過的胸腔內科人數今年僅有27位,而今年胸腔內科醫師的報備人數為28人,報備人數為通過專科醫師的先行指標,反映2年後的最多通過人數,顯示未來胸內醫師只會更低。
肺癌篩檢為輻射量較低的影像檢查,在篩檢結果若有肺部結節,約只有5%為陽性,因此必須要進一步做切片檢查確認,其中支氣管鏡是重要工具之一。
周昆達表示,支氣管鏡是胸腔內科重要醫療服務,但執行困難、作業時間長且長期給付偏低,健保給付僅有1680點,換算費用約1500元,導致不少胸腔內科醫師都不願意做。更有醫師直言今年8月才做了今年第一次的支氣管鏡,要不是病人轉不走,根本不想做。
周昆達說,肺癌腫瘤確診或是復發切片都有支氣管鏡切片確診的需求,並非沒有需求量。我國肺癌發生率高,政府應該先改善確診條件,希望提高給付;期待政府發展肺癌在次世代基因定序NGS治療的同時,前端的確診量能也要顧及。否則胸腔內科的人數不斷減少,未來要是再發生新興傳染病流行,恐怕已經沒有人力因應。
2024/11/02 22:03
轉載自聯合新聞網: https://udn.com/news/story/7266/8333839?from=udn-ch1_breaknews-1-99-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