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新聞通訊社-科技助回頭糾錯、個人學習 學界:因材施教有望規模化

黃昆輝教授教育基金會今舉行「因材施教不再是夢想」座談會。記者許維寧/攝影

黃昆輝教授教育基金會今舉行「因材施教不再是夢想」座談會。國立台中教育大學校長郭伯臣表示,疫情後數位學習被快速接受,加上AI技術突破,解構了傳統中大班授課、統一進度的上課方式,透過數位科技更能回溯學生的學習歷程、回頭糾錯,才能基於個人能力和學習節奏展開個人化學習,讓因材施教的理想和規模逐漸成形。

郭伯臣說,過去因材施教的理想是礙於教師人力限制,無法普及於每個學生,但得利於科技和AI的發展,讓因材施教的規模化能逐步實現。

郭伯臣舉例,目前平板等載具,於中小學的使用率已超過9成,2021年起則補助落實偏鄉「一生一載具」,但非偏遠地區是每6班補助1班,未來還可以持續提高載具覆蓋率。過去偏鄉學生也許假日時間很難處理學科的疑難雜症,但如今透過數位方式就能在教學平台上提問,甚至問AI,即刻就能找到解答。

郭伯臣表示,也得益於網路教學平台結合生成式AI,得以提供個人化的學習路徑。學生可回溯過去是哪裡不懂,如五年級的課程聽不懂,可能源自於二年級時某個單元沒學好,協助回頭糾錯並改進當下。

但台北市私立薇閣高中校長孫明峯說,但想因材施教現階段仍有困難須突破,如師培須精進,教師要不斷進修,才能回應學生不同的需求;學校端也面臨資源不足的問題,如教師員額編制有限,面對適性分組、多元選修等應該給予更多的支持;再者則是家長觀念,部分家長仍對個人化的因材施教不了解,多少會對學校的教學方式產生疑慮。

新北市教育局長張明文表示,112學年度起,新北市即創設教育資料平台,蒐集學生學習狀況、閱讀歷程乃至於社團活動等,協助學校分析學習狀況。也相信在科技工具的輔助下,偏鄉學生的學習、解題更即時,未來城鄉差距可以得到平衡。

董事長黃昆輝表示,因材施教的想望由來已久,但教育政策、實務上似乎沒有嚴格的檢視跟進展,希望能透過座談會拋磚引玉,在因材施教的理想上建築教育發展的夢想。

2024/11/02 12:52

轉載自聯合新聞網: https://udn.com/news/story/6885/8333210?from=udn-ch1_breaknews-1-99-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