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新聞通訊社-路透:季辛格一上任就鑄「大錯」 導致重振失利

高佳菁/核稿編輯

〔財經頻道/綜合報導〕去年底英特爾執行長季辛格(Pat Gelsinger)曾坦言,他認為英特爾有三大失敗,包括智慧手機業務、取消早期AI GPU,及不關心打造晶圓代工廠。但《路透》直指,季辛格重振英特爾失利,主要是在他一上任就鑄大錯,導致台積電取消6折優惠。

路透29日引述多位內部消息人士報導,2020年季辛格接任英特爾執行長,懷著重振這家美國科技業指標的希望,但他卻搞砸了與台積電的關係,導致優惠折扣被取消。

據報導,季辛格公開批評台灣與中國的微妙關係而得罪台積電。2021年5月,他在發表演講時說,不希望把所有雞蛋放在台灣這個晶圓廠的籃子裡。同年12月,他在一場科技會議上鼓勵美國投資本土晶片業時表示,台灣不是穩定的地方。

當時台積電低調回應季辛格的評論,創辦人張忠謀只說他「對台積電很不客氣」。但知情人士透露,當時3奈米晶圓報價是2萬3千美元,台積電給了英特爾40%的折扣打,但後來台積電私下決定不再提供折扣後,英特爾必須支付全額,利潤空間就大幅縮水。

路透指出,英特爾失去台積電優惠折扣一事,只是季辛格擔任執行長期間的其中一項失誤。英特爾營運早已陷入困境,包括已失去了製造技術的優勢,以及將利潤豐厚的手機和人工智慧晶片市場讓給了競爭對手,但季辛格接手後,卻讓問題變得更加複雜。

據報導,季辛格想提升英特爾的製造和AI能力,但未能達到目標,導致失去或取消合約或無法交付承諾的產品。英特爾內部人士稱,他對外公開宣稱的AI晶片訂單,遠超英特爾的內部銷售預測。

此外,季辛格也試圖將英特爾轉型為「代工廠」,為其他公司生產晶片,但英特爾透過名為18A的晶片製程度,想藉以重新獲得製造領先地位的努力,但迄今部分客戶仍拒絕使用。

博通(Broadcom)在8月收到英特爾寄回的18A製程晶圓,經工程師、高層研究後,認為該項製程還無法進入高度量產期。知情人士透露,英特爾的18A製程並未通過美國晶片設計商博通的測試,只有不到20%通過博通初步測試,低於台積電初階段的製程良率。

而英特爾在上月發表聲明稱,預計在2025年推出18A,並已發布工具供合作夥伴和客戶規劃該製程的晶片。但根據英特爾供應商最近製作的一份規劃文件顯示恐將延遲。

英特爾預計,透過推出18A,到2025年將重新奪回晶片製程的領導地位。消息人士稱,在2026年之前,客戶大量採用英特爾18A製程生產晶片的前景不大,其他潛在客戶也放棄了18A。

高盛分析師托西亞·哈里指出,在台積電表現良好的情況下,客戶對英特爾的生產技術興趣不大。如果關注英特爾目前至未來幾年的晶片性能表現,就不會選擇英特爾。

2023年英特爾營收縮水至540億美元(約新台幣1.72兆元),比季辛格上任當年減少近3分之1。分析師預計,英特爾今年將虧損36.8億美元(約新台幣1178億元),這是自1986年以來,英特爾首次出現年度淨虧損。

英特爾股價週二收在22.9美元,比季辛格上任初期的高峰下跌66%。

一手掌握經濟脈動

點我訂閱自由財經Youtube頻道

2024/10/30 15:43

轉載自自由時報電子報: https://ec.ltn.com.tw/article/breakingnews/48464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