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新聞通訊社-自然碳匯新進展! 森林、竹林經營減量方法通過審查

〔記者陳嘉怡/台北報導〕台灣擁有近220萬公頃森林、18萬公頃竹林,碳匯資源豐富。環境部今(28)日審查通過「加強森林經營碳匯專案」及「竹林經營碳匯專案」2項本土自然碳匯減量方法,事業可依兩項減量方法加強或改善既有森林、竹林經營方式,並將森林與竹林經營所增加碳匯轉換為自願減量額度(碳權)。

森林及竹林會吸收大氣中的二氧化碳,並轉換為碳儲存在體內,可抵減溫室氣體排放量,被稱為「自然碳匯」是達成淨零目標的重要解方之一。目前國內既有的自然碳匯方法學僅「造林與植林碳匯專案」,「加強森林經營碳匯專案」及「竹林經營碳匯專案」2項自然碳匯減量方法,則是氣候變遷因應法實施後,首個通過審查的碳匯方法學。

環境部氣候署長蔡玲儀表示,由於沒有那麼多的土地可以新植造林,今年初農業部提出「加強森林經營碳匯專案」,希望針對既有森林加強經營管理,把樹木做成國產材,增強森林碳吸存及儲存能力;另外,竹林生長快速,做成竹製品也有很好的固碳效果。審查委員花很多時間討論如何計算竹製品的固碳量,並規定不得將生命週期短的產品納入計算;另為追蹤林產品及竹產品的流向,也要求申請專案必須加入國產材追蹤體系。

蔡玲儀表示,今天通過的2項減量方法,將待農業部依會議決議修正完成後,公告在環境部的「溫室氣體自願減量暨抵換資訊平台」,有意願執行森林或竹林經營的單位,都可以依照方法學提出個案申請計畫,確實照計畫及減量方法學執行,並通過查驗審核,才能取得減量額度,「這並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必須有時間的投入。」

環境部說明,「加強森林經營」適用於濕地以外,實施以林木為主的間植、刈草、林分密度管理、疏伐、修枝、收穫及其他森林經營措施的森林,且應於執行日起3年內提出註冊申請。「竹林經營」適用於專案活動起始前5年,其土地利用狀態已是竹林,且桂竹、孟宗竹等散生竹的竹類佔林分5成以上、莿竹、長枝竹等叢生竹林的竹類佔林分2成以上,以及收穫竹稈專案邊界內的喬木,除基於森林保護的必要措施外,不得伐除。

農業部則表示,已規劃明年提供補助經費,鼓勵企業與農民團體合作來參與專案註冊申請,不僅提供企業履行其企業社會責任、揭露ESG績效及碳抵換等需求,也創造自然碳匯轉化出碳減量價值的可能,助力我國邁向2050淨零排放目標。

2024/10/28 22:47

轉載自自由時報電子報: https://news.ltn.com.tw/news/life/breakingnews/48449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