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新聞通訊社-人類接吻起源是為了除蟲? 科學家研究顛覆想像

〔記者陳成良/綜合報導〕人類時常做的親密行為接吻,其起源可能比你想像的更古老、更原始,甚至與除蟲有關!英國華威大學 (University of Warwick)研究團隊,近期發表於《演化人類學》(Evolutionary Anthropology)期刊的研究,提出了「梳毛的最終之吻假說」(groomer’s final kiss hypothesis),挑戰了我們對接吻起源的傳統認知。

美國知名科技網站《物理學家組織》(PhysOrg)26日報導,這個假說認為,人類的接吻行為,可能演化自我們祖先——大猿的梳毛行為。在沒有現代工具的遠古時代,梳毛是靈長類動物維持衛生、建立社會聯繫的重要方式。透過仔細地梳理毛髮,可以清除寄生蟲、污垢等,同時也增進個體之間的親密感。

隨著人類的進化,體毛逐漸減少,大規模的梳毛行為也變得不那麼重要。然而,研究人員發現,梳毛的最後一個動作,往往伴隨著嘴唇的伸出和輕微的吸吮,目的是清除殘留在毛髮中的污垢或寄生蟲。這個動作,即使在人類體毛減少後,仍然保留了下來,並逐漸演化成我們今天所知的「接吻」。

因此,「梳毛的最終之吻假說」認為,接吻的起源,並非單純的愛情表達,而是源於一種古老的衛生行為,隨著時間推移,其功能逐漸轉變,最終演變成表達親密和愛情的方式。從這個角度來看,接吻的本質,其實是一種象徵性的「除蟲」行為。

當然,接吻的文化意義和表現形式,在不同文化和歷史時期中,有著極大的差異。在古羅馬,就有osculum(頰吻)、basium(非性意味的唇吻)和savium(色情的吻)等不同類型的吻,其含義隨著人際關係而變化。現代社會的接吻習俗,也因文化而異,例如歐洲部分地區流行的雙頰吻或三頰吻。

研究人員認為,未來研究應該更仔細地觀察大型猿類的梳毛行為,尤其是在毛髮濃密程度不同的族群中,比較其梳毛模式的差異,以進一步驗證「梳毛的最終之吻假說」。這項研究也提醒我們,看似平常的行為,背後可能隱藏著長久的演化歷史,以及令人驚奇的起源故事。

值得一提的是,2015年發表於《美國人類學家》(American Anthropologist) 的一項研究指出,在168個文化中,僅有46%的文化存在浪漫之吻的習慣,多數土著狩獵採集文化甚至沒有接吻的習慣,甚至將其視為令人作嘔的行為。這也再次證明,接吻並非人類普世的行為,其起源和演變,遠比我們想像的複雜。

2024/10/27 15:00

轉載自自由時報電子報: https://news.ltn.com.tw/news/world/breakingnews/48435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