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新聞通訊社-碳費徵收對象未來再擴大?彭啓明沒說死

彭啓明上午接受廣播節目專訪。翻攝自hitfm YT頻道

為達到節能減碳目標,環境部瞄準碳費徵收對象以年排放量2.5萬噸以上的排碳大戶為主,預計有500廠左右,占全國總碳排放量54%,至於其他46%排碳戶未來是否也要逐步開徵,環境部部長彭啓明25日對此回應沒說死,坦言「國際上的確有這個趨勢」。

台灣即將在2026年正式課徵碳費,第一波徵收對象以排碳大戶為主,又分成一般費率每噸300元、優惠費率A每噸50元及優惠費率B每噸100元,彭啓明接受廣播節目專訪針對碳費徵收進行解釋。

彭啓明表示,企業若要符合優惠費率A,以每噸50元課徵碳費,那2030年就必須減碳43%,這的確很難,僅有少數企業能做到,大多數企業能達到的是優惠費率B,另外針對高碳洩漏風險產業,像是水泥、鋼鐵、石化業有可能因為課徵碳費移到別的國家,就先給予2折折扣,以優惠費率B而言就是20元。

至於哪些企業符合高碳洩漏風險?彭啓明說,行政院主計總處過幾個月會公布檢核表,不過多數企業都知道自己是否吻合,只是還要進行法制化作業,另外也有業者反映國外進口的高碳洩漏產業未課徵碳費,可能會造成競爭上的不公平,未來也會研擬屬於台灣的CBAM。

台灣企業在國內被課徵一次碳費,再賣去歐盟,會不會再被課徵一次費用,形同被撥兩成皮?彭啓明解釋,像是螺絲帽業者原料來自中鋼,銷售到歐盟可以扣抵一部分,不過若超過配額以上,就要補繳1噸70歐元(約新台幣2500元)。

年排放2.5萬公噸產業排放量僅占54%,另外還有46%不在徵收範圍,未來是否可能納入徵收對象?彭啓明坦言,國際上的確有這個趨勢,歐盟現在徵收對象占6成,兩年後目標是要涵蓋85%,雖然醫院不是課徵範圍,但也可能透過油價、電價去課徵。

至於對物價影響,彭啓明強調,碳費徵收精準打擊某些業者,是求穩健上路,希望儘可能不要影響物價、不影響日常生活,現在的通膨主要是因為人力成本、電價上漲等因素影響。

2024/10/25 10:28

轉載自聯合新聞網: https://udn.com/news/story/7238/8315226?from=udn-ch1_breaknews-1-99-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