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克蘭戰爭局勢近期再度升級。美國總統喬·拜登領導的政府日前宣布,首次允許烏克蘭使用由美國提供的陸軍戰術導彈系統(ATACMS)對俄羅斯本土進行遠程攻擊。此舉標誌著美國政策的重大轉變,也使英國和法國提供的武器投入使用成為可能。
▲烏克蘭戰爭升級,西方允許對俄遠程攻擊引核威脅升高,各國在樂觀與風險應對間尋求平衡。(圖/永續新聞網提供)
在此之前,英法兩國已表示,一旦美國開放,將允許烏克蘭使用其武器對俄羅斯進行打擊。針對西方的這一聯合行動,俄羅斯總統普京迅速簽署法令,宣布降低核打擊的門檻。他聲明,如果俄羅斯或其盟友白俄羅斯受到常規攻擊,且此攻擊「對主權或領土完整構成嚴重威脅」,俄羅斯將考慮動用核武器。
此外,有消息指出,俄羅斯可能已於本週向烏克蘭發射洲際彈道導彈(ICBM)。此消息引發全球關注,並再次喚起對核戰爭風險的擔憂。
國際回響:部分國家升級戰備
面對可能的核威脅,一些與俄羅斯接壤的國家已開始採取行動。瑞典、挪威和芬蘭陸續更新了國內民防準備指南,教導民眾如何應對戰爭,包括止血、應對焦慮(如建議「限制新聞攝取量」)以及儲備生活物資如瓶裝水和衛生用品。德國也呼籲公民為潛在的戰爭做好準備。而與此形成對比的是,英國等其他歐洲國家尚未採取類似措施。
專家分析:樂觀偏誤與風險認知
對於部分國家表現出的樂觀態度,心理學家認為,這可能與樂觀偏誤(optimism bias)有關。該偏誤指人們傾向高估正面事件的發生概率,低估負面事件的可能性。研究顯示,大約80%的人存在不同程度的樂觀偏誤,尤其在西方國家更為普遍。
專家指出,樂觀偏誤可能導致忽視潛在風險,從而影響應對危機的能力。例如,一些人認為氣候變化或核戰爭的影響更多是他人或後代需要面對的問題,而非自身當前的挑戰。
研究還顯示,這種偏誤在文化之間存在差異。加拿大人和美國人通常表現出更多的樂觀情緒,而日本人則相對更加悲觀。此外,針對恐怖主義和自然災害的風險認知,日本人的警覺性最高,而北美和南美國家居民的風險感知則相對較低。
樂觀的利與弊:未雨綢繆的重要性
儘管樂觀能夠提升生活品質,如降低壓力、延長壽命等,過度依賴樂觀可能導致對警訊的忽視。一些批評者指出,美國人過度強調正面思維,反而削弱了對現實威脅的應對能力。
美國布魯金斯學會(Brookings Institute)則抱持相對樂觀的看法,認為俄羅斯總統普京可能僅是虛張聲勢,實際動用核武的可能性不大。然而,專家強調,「對最壞情況的準備是人類生存的重要環節。」
當全球面臨新的挑戰與危機,如何在樂觀與現實間取得平衡,將是各國政府和民眾極需解決的課題。
2024/12/15 17:02
轉載自三立新聞網: https://www.setn.com//News.aspx?NewsID=1578398&utm_campaign=viewall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