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浥樺/核稿編輯
〔財經頻道/綜合報導〕股神巴菲特(Warren Buffett)最青睞的市場指標再創新高,週一(9日)觸及約209%的高點,對美股發出嚴厲警告,暗示一場崩盤恐將來臨,不過摩根士丹利(Morgan Stanley)的研究指出,巴菲特指標的計算方法,如今存在2個主要缺陷,認為該指標可能不是最佳的估值工具。
《商業內幕》報導,所謂「巴菲特指標」是指美股總市值除以美國GDP,常被投資人用來衡量股市市值與經濟規模是否失衡,是巴菲特於2001年時所提出的,該指數週一觸及約209%,超過2021年8月創下的200%高點。
看空的投資人馬上就把巴菲特指標視為又一個證據,他們認為股市被嚴重高估,回調風險迫在眉睫。然而,摩根士丹利的研究表明,巴菲特指標可能並非當前最佳的工具。
摩根士丹利旗下投資部門「協成環球」(Counterpoint Global)的分析師毛布辛(Michael Mauboussin)指出,巴菲特指標第一個缺陷在於,現在美國企業的銷售收入,來自海外的比例變得比10年前更多了,而美國GDP並未包含這些銷售數據,這一缺陷對市值影響重大,因為標普500指數成分股內約40%的收入來自國際市場。如果這些收入被計入美國 GDP,巴菲特指標就不會發出如此嚴重的警示信號。
毛布辛緊接著表示,巴菲特指標的第二個缺陷,與目前經濟結構和過去大不相同有關。毛布辛說:「GDP被低估的問題在於,它無法準確衡量商品和服務的品質變化,也無法充分反映新商品和服務的價值。數位化的興起使得今天的經濟衡量,比過去更具挑戰性。」
在過去幾十年前,製造業占美國經濟的更大比重時,基於 GDP 的股市市值指標可能更加準確。然而,如今的情況並非如此。
毛布辛認為,過去有效的市值估算方法,可能並不適用於當前市場。他說:「如同大多數指標一樣,將當下與過去相比時,我們需要謹慎使用。」
更值得注意的是,巴菲特本人並不認為「巴菲特指標」可以單獨用來判斷投資時機。他在2017年的波克夏股東大會上說:「每個數字都具有一定的意義,但有時候會比其他時候更有意義……這些指標並非不重要,但它們的重要性有時可能接近於零。投資並不是僅僅依靠一、兩個公式,就能判斷市場是否被低估或高估。」
一手掌握經濟脈動
點我訂閱自由財經Youtube頻道
2024/12/10 12:50
轉載自自由時報電子報: https://ec.ltn.com.tw/article/breakingnews/4888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