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新聞通訊社-LTN經濟通》日本汽車大廠 存亡倒數計時?

日產上半年獲利 衰退94%

歐祥義/核稿編輯

〔財經頻道/綜合報導〕日本汽車大廠日產(Nissan)正陷入經營危機,2024年上半年淨利192億日圓,比前年同期銳減94%。目前Nissan執行長內田誠(Makoto Uchida)已啟動一系列的支出縮減措施,不僅計畫全球大幅裁員9千名員工,約占總員工數的6%,還同時要削減全球近20%生產力,稱此舉將節省30億美元。

Nissan內部消息人士透露,「公司僅剩12到14個月可以生存,後續將面臨破產問題」。另外,傳出首席財務長馬修(Stephen Ma)也將要辭職,這也是Nissan在2年內,第二位跳船的高階主管,無疑是雪上加霜。

Nissan的數據顯示,2024年截至9月全球銷售量僅有160萬輛,導致公司收入下滑。對此,Nissan也降低截至2025年3月底的全年銷售預期,從365萬輛下修至340萬輛。事實上近年來,Nissan除了墨西哥之外,其餘的市場銷量都大幅衰退,股價也持續探低點。

據外媒報導,Nissan在2015年的市值達到近6兆日圓的高峰,不過從執行長內田誠接手領導後,股價自2019年來已經下跌47%,使他成為過去50年來表現最差的公司總裁。

外界分析,Nissan造成現狀的原因,除與2018年前董事長戈恩(Carlos Ghosn)被罷免下台、減少與雷諾聯盟(RENA.PA)的合作等內部紛爭有關,從而錯失市場良機。

載舟覆舟 全因前CEO戈恩

Nissan曾是全球汽車行業的領軍企業之一,但隨著從管理層動盪到全球市場的激烈競爭,讓這家曾經的行業巨頭走到了如今的邊緣。

Nissan最嚴重的困境之一是公司內部管理層的持續不穩定。自從2018年公司前執行長戈恩涉嫌巨額經濟犯罪以來,Nissan便進入了一個混亂的管理時期。戈恩原本被視為Nissan復甦的關鍵人物,他主導的全球化戰略和成本削減措施讓日產曾經快速突起。

戈恩爆發財務醜聞下台後,內田誠接手執行長後努力展開內部重建。然而,他的領導風格和決策常被認為缺乏果斷性,且面對財務困難,管理高層後續經歷多次更換,都對公司決策和策略的穩定性造成了嚴重影響,也導致公司在短期內無法確立明確的發展方向,此外,也對公司形象和投資者信心帶來了極大的損害。

此外,Nissan內部出現了激烈的權力鬥爭。特別是在雷諾和Nissan之間的矛盾逐漸浮現後,雙方高層的合作關係變得日益緊張。雷諾擁有Nissan的部分股權,這使得兩家公司的合作變得更為複雜,並且經常因為利益衝突而產生摩擦。這種內部的不穩定,使得Nissan的高層無法集中精力進行重要的戰略決策,導致公司對外部挑戰的反應不夠迅速。

雷諾自身面臨財務困境,這使得Nissan無法從這一合作中,獲得足夠的支持來應對自身的經濟挑戰。更糟的是,Nissan未能有效調解與雷諾的矛盾,使得合作關係逐漸疏遠,進一步加劇了內部的管理難題。

創新速度緩慢 企業呈現老化

Nissan面臨全球市場競爭與產品創新落後問題,是其近年來經營困境的核心因素之一。

全球汽車市場的競爭近年發生顯著變化,傳統燃油車市場的需求逐漸萎縮,尤其是在歐洲和中國等主要市場,政府對燃油車的限制日益嚴格,並積極推動電動車的普及。傳統車廠如豐田、大眾、福特等都在積極推出新型電動車型,並在自駕技術等領域進行大規模投資。

與此同時,像特斯拉這樣的電動車領頭羊迅速擴展其市占率,並進一步推動了汽車行業的電動化趨勢。而Nissan在電動車和其他替代能源車型的投入相對不足,儘管曾是電動車領域的先行者之一,推出了Leaf電動車,但隨著市場的發展,Nissan在新型電動車的技術創新和產品更新的步伐較緩慢,未能在競爭中保持優勢。

《路透》報導,儘管Nissan推出了名為ProPilot的駕駛輔助系統,該系統相對較為簡單,無法與特斯拉的Autopilot等自駕技術競爭。

Nissan的品牌形象長期以「實用、可靠、性價比高」為主,隨著消費者對汽車的需求不再僅限於基本的實用功能,Nissan的品牌形象顯得有些過時和缺乏吸引力。尤其是年輕一代消費者,更加看重汽車的智慧化、環保性和品牌的現代感。Nissan在這些領域的投入相對較少,大大降低其市場競爭力。

中國電動車來勢洶  威脅市場

Nissan面對中國車廠的激烈競爭,當前中國已經成為全球最大的電動車市場,而中國的本土電動車製造商,像是比亞迪(BYD)、蔚來(NIO)、小鵬汽車(XPeng)和理想汽車(Li Auto),正迅速崛起,對傳統汽車品牌構成了強大挑戰。這些中國品牌在電動車領域的創新、技術升級和市場策略上迅速追趕勢。

此外,中國車廠普遍在生產和供應鏈上具備成本控制的優勢,它們能以更具競爭力的親民價格,提供相同或更高規格的車型。此外,中國消費者對汽車的設計和外觀有較高要求,而中國品牌在這些方面的創新和設計往往更具吸引力,能夠迅速達到消費者的喜好。

中國政府也大力推動新能源汽車的發展,並祭出一系列支持政策,對本土車廠的發展達到了有力的支持,這使得Nissan等外資品牌的車型在市場中面臨較大挑戰。

日媒報導,2024年6月Nissan關閉位於中國江蘇省常州市的汽車工廠,試圖在銷量下滑的情況下,削減過剩產能,該廠一年產量約13萬輛,約佔其中國總產量的8%左右。而Nissan在泰國也陷入苦戰,在2023年的銷售量為1萬6423輛,降至2018年的4分之1以下,近期在泰國也公佈了裁員方案,計劃到明年秋季實施約1000人的裁員和調職。

另外,近年來,隨著油價波動及環保意識的提高,北美消費者對油電混合車型的需求日益增加。Nissan在北美市場缺乏油電混合車款,顯示出其在應對市場需求多樣化方面的落後。執行長內田誠坦承自己錯誤地判斷了美國市場,沒有及時推出更多的選擇,導致Nissan這兩年在美國的銷量大幅衰退。

一手掌握經濟脈動

點我訂閱自由財經Youtube頻道

2024/12/09 08:00

轉載自自由時報電子報: https://ec.ltn.com.tw/article/breakingnews/48846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