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商務部當地時間11月29日初步裁定,從東南亞的太陽能進口以低於其生產成本的價格在美國不公平地銷售,並提議對此徵收高達271%的關稅。(圖/取自新華社)
美國商務部當地時間11月29日初步裁定,從東南亞的太陽能進口以低於其生產成本的價格在美國不公平地銷售,並提議對此徵收高達271%的關稅。美國太陽能製造貿易委員會此前指責大陸太陽能製造商在這些東南亞國家製造的產品大量傾銷,導致全球市場暴跌。
財聯社報導此次調查應美國太陽能製造商聯盟貿易委員會4月提交的請願書,該組織代表的公司包括福思第一太陽能、Hanwha Qcells USA Inc.和Mission Solar Energy LLC。
金融界報導,目前在美國安裝的大多數太陽能電池板都是在海外製造的,大約80%的進口來自美國商務部調查的四個東南亞國家。美國太陽能製造貿易委員會指責在馬來西亞、柬埔寨、越南和泰國設有工廠的中國大陸大型太陽能電池板製造商向市場傾銷產品,導致全球價格暴跌。
東南亞國家是大陸太陽能企業的必爭之地,大陸多個頭部太陽能企業已陸續在東南亞地區建廠,例如建設太陽能組件生產的隆基股份、天合光能、晶澳科技和晶科能源等;建設太陽能輔材的福斯特、金晶科技、旗濱集團、海優新材等。
鈦媒體此前報導,歐美市場是海外最大的可再生能源需求市場,所以大陸太陽能企業最初出海選擇在合作需求地就地建廠的模式。這一時期當地環境較為友好,例如美國的《通脹削減法案》(IRA),提供太陽能業鏈各環節企業大量補貼,並且歡迎大陸太陽能企業投資建廠。不過近期美國政策不斷施壓,無論是中國大陸製造的產品,還是東南亞地區製造的產品,在出口美國時都被重重設卡,關稅也在逐漸提高。
2024/11/30 11:28
轉載自聯合新聞網: https://udn.com/news/story/7331/8394764?from=udn-ch1_breaknews-1-99-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