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洪友芳/新竹報導〕台積電目前是全球晶圓代工霸主,市場占有率超過6成,創辦人張忠謀在親手撰寫的自傳下冊中,揭露1985年蘊含一生中創新價值最高的兩週,因價值連城的「專業晶圓代工」(Dedicated Foundry)商業模式就是在此兩週誕生。
張忠謀回憶,1985年8月21日工研院院長交接典禮的第二天,前院長方賢齊對他講「要辦事項」,直到9月4日他對李國鼎提 「共同晶圓廠」;張說,這14天,可說是他一生中創新價值最高的兩週。價值連城的「專業晶 圓代工」商業模式在此兩週誕生。
在這兩週,張忠謀把他過去20幾年經營半導體業心得,以及對工研院 IC計畫的觀察和了解,整理、綜合起來,達到當時台灣具備的條件下,最有成功機會的半導體公司商業模式。
他說,當時,世界上幾乎所有稍具規模的IC公司都是「垂直整合型」(Integrated Device Manufacturer, IDM),營業範圍包含IC設計、晶圓製程研發、晶圓生產、IC行銷。這些IDM如有多餘產能,也為沒有晶圓廠的設計公司代工,例如他在通用器材公司碰到的Chips and Technologies及Atmel。
張忠謀表示,台灣要成立一家新的IC公司,要從工研院IC案出發,他檢驗工研院IC案的能力,IC設計能力低。晶圓製程呢?他說,當時(1985年)世界最先進的「節點」技術是1微米,工研院還在2微米,落後二代半(1.5微米是1代,1.25微米是半代),大約3年左右。
此外,晶圓生產方面,工研院「示範線」的良率優異,這是工研院很重要,也是唯一強點。 行銷部分則沒有在世界市場行銷能力。
經過這樣的分析,他認為,新公司應該具有的商業模式已呼之欲出,只替客戶做晶圓生產, 而且目前只能做「成熟節點」技術的生產。新公司必須繼續晶圓製程研發,否則製程技術會愈來愈落後,而且希望有朝一日,我們也能做尖端技術生產服務。但是這樣以自己所長,決定自己「商業模式」,卻留下一個大問題,到底「專業晶圓 代工」會有多少生意?
對於這問題,張忠謀表示,當時,他沒有確切答案,但有若干線索。這些線索,也使他在構想未來新公司的經營策略上,加了幾條要點。
新公司的長處是成熟技術的IC生產,提供給客戶的價值是可靠的交貨,遵照原來議定的價格、交貨日期以及品質。新公司必須讓客戶相信,比競爭者(那時的競爭者是 IDM)可靠。畢竟競爭者只是以代工為副業,而代工是新公司的專業。所以,「對客戶不輕易承諾,一旦做出承諾,必定不計代價,全力以赴」,成了新公司的座右銘。
張忠謀指出,新公司的客戶將會是剛萌芽的IC設計公司,或自有晶圓廠但不願維持成熟技術生產線的IDM公司。長期來說,也可能是大規模、有IC設計能力的電腦公司。總之, 作為新公司的晶圓代工者,要與客戶站在同一陣線上。所以,「不與客戶競爭」、「客戶是我們的夥伴」也成為新公司的座右銘。
張忠謀表示,新公司的市場絕大部分會在美國,歐洲及日本次之,台灣市場相對較小,但他的本職是工研院院長,而且當時是忙於改革的工研院院長。所以,新公司總經理應該是一個有能力為新公司開闢美國市場之人,看起來應該有美國半導體公司CEO經驗。台積電前幾任總經理都是美國人。
一手掌握經濟脈動
點我訂閱自由財經Youtube頻道
2024/11/28 15:16
轉載自自由時報電子報: https://ec.ltn.com.tw/article/breakingnews/48778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