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洋台灣姐妹會、移民青年倡議陣線、移民/住人權修法聯盟今天提出十大建言,盼長照服務提供通譯等服務及完備新住民照服員權益。記者沈能元/攝影
台灣現有60萬名婚姻移民,在高齡人口衝擊下,新住民姐妹常成為家中主要照顧者,但她們對長照卻是「霧煞煞」成為長照資源的邊緣人。南洋台灣姐妹會、移民青年倡議陣線、移民/住人權修法聯盟今天提出十大建言,盼長照服務提供通譯等服務及完備新住民照服員權益。
南洋台灣姐妹會、移民青年倡議陣線、移民/住人權修法聯盟今天舉行「移民照顧者十大挑戰」記者會。南洋台灣姐妹會理事長洪滿枝說,新住民姐妹在台30、40年,從生活、文化適應,以及如何當個好太太、好媽媽,現在進入中老年階段,家人生病時,姐妹成為主要照顧者,而家人常有長照需求,但姐妹可能不清楚如何使用1966長照專線,或受限未取得身份證,無法申請、使用長照資源。
洪滿枝說,政府往往沒有考慮、重視新住民姐妹的基本長照資源權益,經半年調查,收集新住民姐妹十大問題,包括如何洗澡、餵食、移位,以及申請復康巴士、心理諮商、喘息服務等,以6國語言加中文製作成懶人包,提供1966、1957等專線,協助新住民姐妹尋找資源。
南洋台灣姐妹會秘書長陳雪慧說,姐妹會更提出七大建言書,包括應落實「長期照顧服務法」,長照服務提供不得因服務對象、性傾向、性別認同、婚姻、年齡、身心障礙、疾病、階級、種族、宗教信仰、國籍與居住地域有差別待遇的歧視行為;長照服務宣導應考量新住民語言及多元文化。
陳雪慧說,建言還包括長照服務應建置多語通譯系統,服務移民家庭;以及建置照顧服務員多語訓練、考照及支持系統,提升移民照顧工作者的權益;同時提升社福、醫護助人者和長照服務工作者的多元文化敏感度,及對移民照顧者處境的理解;並鼓勵民間發展移民照顧支持團體及文化照顧模式;最後應投注資源培力婚姻移民女性及其家庭,改善移民姊妹的不利處境。
台灣公民對話協會理事長葉靜倫說,衛福部長照網站提供許多資訊,但編排邏輯從行政本位出發,許多專有名詞 一般民眾無法了解,更何況是新住民姐妹,如「機構喘息」字眼,不同的新住民就有不同的解讀,衛福部等官方宣導未有效溝通,因跨文化宣導要翻譯的不只是文字。
家庭照顧者關懷總會秘書長陳景寧說,全國約86萬長照人口,目前高達成已涵蓋在長照系統,但南洋姐妹受限於文化及語言障礙「真的被遺落」,且在家庭內部有一個非常大的挑戰,她們來到台灣就是被期待成為一個照顧者,政府政策必須要多介入及協助。
政治大學社會工作研究所教授夏曉鵑說,目前法令政策以台灣土生土長的台灣人為主,造成新住民無法用到長照資源,製作懶人包是希望跨文化溝通,包括移民姊妹們與政府單位思考不同,應找到一個可以真正幫助他們的辦法。
今天到場聲援的跨黨派立委,包括民進黨立委羅美玲、國民黨立委張智倫及民眾黨立委麥玉珍。羅美玲說,日前她在立法院總質詢要求行政院長長卓榮泰,應肯定沒有身分證的新住民,在台生養子女、照顧公婆,工作負擔家計的貢獻,不應排除在長照服務之外。
新光人壽副總經理壽以祥說,新光支持姊妹會開發這套多語版本的照顧懶人包,希望新住民跨越語言文字的障礙,找到需要的服務,幫助自己,幫助家人。
2024/11/25 12:21
轉載自聯合新聞網: https://udn.com/news/story/7272/8382969?from=udn-ch1_breaknews-1-99-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