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新聞通訊社-720萬人受夜尿困擾 網傳可多吃三大食物 醫:錯誤迷思

台灣泌尿科醫學會理事長查岱龍(右2)表示,夜尿症的成因複雜,除了膀胱,也可能是其他共病的隱憂。台灣尿失禁防治協會秘書長林友翔(左1)、台灣尿失禁防治協會理事長蒙恩(左2)、台灣泌尿科醫學會秘書長薛又仁(右1)。記者廖靜清/攝影

根據統計,將近4成國人有夜尿問題,卻遲遲拖了一年以上才就醫,台灣尿失禁防治協會理事長蒙恩表示,隨著年紀增加,「抗利尿激素」分泌減少,在睡眠期間產生過多的尿液,不停起床上廁所,影響睡眠品質,也提高罹患癌症、糖尿病、高血壓、心血管及腦血管疾病的風險。

蒙恩指出,許多有睡眠問題的民眾,主要原因為夜間排尿,只要一個晚上起床上廁所超過2次,就應該就醫治療。有些人不認為夜尿症是疾病,通常是因為頻繁起床上廁所打擾枕邊人,或是嚴重失眠才就診,可能讓慢性病提早報到,甚至發生腦部退化疾病。

台灣泌尿科醫學會理事長查岱龍表示,夜尿症的成因複雜,除了膀胱,也可能是其他共病的隱憂。但是不少民眾有夜尿煩惱,第一時間卻是上網搜尋改善方法,但網路平台常有錯誤訊息,錯誤比例高達40%,包括食用蓮子、南瓜、芋頭等食物,或按摩穴道等,均無法解決夜尿問題。

查岱龍說,錯誤訊息不僅讓病人延誤就醫,甚至讓病情加劇,泌尿問題與生活習慣、年齡增長、慢性共病息息相關,還包括人體荷爾蒙。 其中,「抗利尿激素」調節控制尿排出的水量,當這項腦下垂體分泌的荷爾蒙不足時,晚上就會一直有尿意、出現頻尿。

根據國際尿失禁防治協會定義,強烈尿意中斷睡眠,且一個晚上至少發生2次以上,就屬於「夜尿症」。以國人40歲以上近4成的盛行率換算,夜尿人口約720萬。查岱龍強調,民眾切勿輕忽夜尿警訊,尤其是誤信偏方緩解症狀,錯誤的飲食方式可能加重腎臟負擔。

排尿問題關係到複雜的泌尿系統,以及老化、潛在疾病等因素,並非單一器官運作出狀況。台灣尿失禁防治協會秘書長林友翔表示,夜間多尿的成因大多來自大腦,例如壓力及腦下垂體逐漸退化,導致抗利尿激素分泌不足,應接受專業治療並調整日常生活,雙管齊下緩解夜尿症狀。

BOX 夜尿該怎麼治療或緩解?

1.白天多運動,把身體水分排出。

2.睡前少滑手機,藍光恐影響抗利尿激素分泌。

3.晚餐後少吃水分多的水果,減少喝水。

4.少吃辛辣食物或含咖啡因的飲品,易刺激膀胱。

5.冬天排汗量較少,一天控制在1500至2000ml的水量。

6.看診檢查評估,口服抗利尿激素藥物補充。

7.做好慢性病控制,檢查是否有糖尿病、呼吸中止症、心臟衰竭等疾病。

2024/11/21 17:00

轉載自聯合新聞網: https://udn.com/news/story/7314/8375868?from=udn-ch1_breaknews-1-99-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