統計去年全台民眾、企業與團體響應淨灘共1萬1606場,環境部今天表示,為避免民眾淨灘接觸廢棄物含有潛在風險,因此訂定指引,說明若發現易燃物、高壓容器、動物屍體等情況時應如何處理。
環境部今天舉辦「淨灘有指引 乾淨有保庇」記者會,表示已訂定「海岸風險廢棄物-通報清理作業指引」讓民眾認識海岸風險廢棄物,並說明如何處理。
環境部統計,去年全台民眾、企業與團體響應淨灘共1萬1606場、19萬5848人次參加;今年1到10月主動淨灘有9348場、15萬3369人次。
環境部環境管理署長顏旭明表示,淨灘活動中常見的風險廢棄物主要有6種類型,包含易燃物質容器、毒化物容器、高壓容器、醫療廢棄物、爆裂物及動物屍體;遇到這些廢棄物時,依循「發現、觀察、判斷、處置」4個應變步驟,保護自身安全。
顏旭明進一步說明,若在海岸上看見易燃物質容器、毒化物容器、高壓容器、醫療廢棄物,因其可能有滲漏、揮發、燃燒爆炸和穿刺的風險,建議民眾通報各地方政府1999專線;若遇到爆裂物及保育類動物屍體,除保持距離外,建議撥打海委會海巡署118專線通報。
另外,民眾如在海灘遊憩發現大量廢棄物散落在海灘(岸)上,可用手機拍照海灘(岸)廢棄物狀況,並至海岸清理資訊平台網站上傳照片及填寫座標等資訊進行通報,海岸管理單位收到訊息後會儘速派員清理,恢復海灘(岸)乾淨。
環境部統計,去年民眾及企業淨灘後清運海岸廢棄物約3067公噸,今年1至10月清理4081公噸,推測今年因東北季風及颱風帶上岸的海洋廢棄物增加,致清理量變大。
2024/11/21 13:58
轉載自聯合新聞網: https://udn.com/news/story/7314/8374898?from=udn-ch1_breaknews-1-99-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