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來美股漲幅亮眼,讓不少台灣投資人心動。示意圖/路透
最近美股漲幅表現亮眼,讓不少人開始留意美股投資。
關於買進美股,在台灣主要有三個方式:
一、開海外帳戶直接買(美金計價)
二、複委託台灣證券公司代買(美金或台幣計價)
三、買在台股上市的海外ETF(台幣計價)
三種方法各有優缺點,若有興趣,可以參見我的第二本書《給存股族的ETF實驗筆記》,裡面有詳細的優缺點比較。
至於小車,平時忙於工作與家庭,實在不喜歡太複雜的投資方式,因此選擇買台股上市的海外ETF,不必再另外開戶,直接能在台股市場交易,買賣手續費與交易稅也和其他台股相同。
介紹幾檔常見的追蹤美股指數的ETF:
1、元大S&P500(00646)
追蹤美股標普500指數,是一檔囊括美國前500大公司的ETF。
屬於市值型,不配息,總管理費0.36%。
採用市值加權,市值越大,所佔比例越多。該指數覆蓋了美國約80%的公開上市公司總市值,很像美國版的0050,而差別是00646的成分股多達500家。
由於以市值篩選,產業也較多樣,風險更分散,也更能因應市場變化。
不過擁有分散風險的優點,相對地報酬率就較平淡些,自1993年2月在台上市,計算每月定期定額投入至2024年11月,年化報酬率約6.67%。
2、富邦NASDAQ(00662)
追蹤美股那斯達克(NASDAQ-100)指數,也就是QQQ。
同樣屬於市值型,不配息,總管理費0.51%。那斯達克是美國的一間電子股票交易所,是現在世界上第二大的證券交易所,僅次於紐約證券交易所。
在那斯達克掛牌上市的公司以高科技公司為主,不過近年來也有許多非電子公司上櫃,如製藥、影視、體育、電玩等類別的企業。
該指數即納入納斯達克證交所掛牌上市公司裡,市值前100大的企業,並且排除金融機構。因此成分股偏重科技股,像是許多鼎鼎大名的科技巨頭包括蘋果、谷歌、亞馬遜、微軟、特斯拉、Meta Platforms、博通、ASML、Adobe……等等。
由於成分股具有高科技、高成長、非金融股的特點,產業較集中,波動性比00646大,風險稍高,但報酬率相對較好。自2016年7月在台上市,計算每月定期定額投入至2024年11月,年化報酬率約10.98%。
以上兩檔屬於被動投資,成分股完全根據指數納入或剔除,人為可介入的部分幾乎為零。
以下兩檔是主題型ETF:
1、統一FANG+(00757)
追蹤NYSE FANG+ Index,成分股只有10檔,採平均權重制,每檔約占10%。
以6檔核心的尖牙股Meta(Facebook)、Apple、Amazon、Netflix、Alphabet(Google)及Microsoft為當然成份股,不過如經指數公司認為有其必要,仍可能調整。
再搭配其餘4檔成份股,指數公司透過市值(權重35%)、日成交均值(權重35%)、股價營收比(權重15%)與近一年營收成長率(權重15%) 規則進行綜合評比篩選。
浮動的4檔成份股人為篩選意味濃厚,常常令人摸不清其篩選邏輯為何。
屬於市值型,不配息,總管理費1.03%,偏高,不過若報酬率佳的話,個人是可以接受。
特別的是NYSE FANG+ Index在美國是ETN,有發行證券商承諾的到期日,日期到了會強迫獲利了結給予報酬,無法一直持有,因此要買尖牙指數的「ETF」還只有台灣才買得到,正宗美股反而沒有。
由於成分股集中10檔、集中科技股,高度集中的結果就是風險、波動度相對都大了許多,不過報酬率也更好,端看自己願不願意富貴險中求。
自2018年12月在台上市,計算每月定期定額投入至2024年11月,年化報酬率約18.25%。
2、國泰全球品牌50(00916)
目前沒有專門網羅全球市值前50大企業的ETF,00916選股邏輯就是篩選全球50家龍頭品牌公司,鎖定「科技龍頭」、「金融巨擘」、「精品消費」三大消費者導向產業,且具備強訂價力的大品牌公司。
前十大成分股分別為Microsoft、Apple、AMAZON、Meta(Facebook)、Alphabet(Google)、TESLA、JP Morgan Chase & Co、Visa、MASTERCARD,皆為科技、金融界的領頭羊。
雖為主題型ETF,不過篩選全球龍頭品牌的選股邏輯我滿喜歡的,產業也相較00757、00662分散些。
有配息,但比例極少,可把它當作市值型ETF來看,以賺資本利得為主,總管理費0.78%。自2022年10月在台上市,計算每月定期定額投入至2024年11月,年化報酬率約15.23%。
以上介紹,分享給對美股投資有興趣的朋友。
◎本文內容已獲小車 x 存股實驗授權,原文出處於此;未經同意禁止取用轉載。
2024/11/19 08:18
轉載自聯合新聞網: https://udn.com/news/story/123006/8369059?from=udn-ch1_breaknews-1-99-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