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新聞通訊社-LTN經濟通》美中科技戰 全看台灣這家公司

華為打草驚蛇 強化美國封鎖決心

歐祥義/核稿編輯

〔財經頻道/綜合報導〕中國近幾年試圖在半導體產業上加快腳步,實現自給自足,不過美國同時不斷加強圍堵,祭出一波又一波的管制措施,欲將中國半導體夢給掐碎。

美中科技戰越打越烈,去年中國科技大廠華為(Huawei)推出採用7nm(奈米)晶片的Mate 60,震撼手機市場,同時華為並設下今年朝3奈米方向前進的目標,這也讓美國更確定,要封死中國的半導體路。

但日前加拿大科技研究公司TechInsights拆解華為伺服器晶片「昇騰」(Ascend)910B後,發現其中使用了台積電的晶片,此消息傳出令各界感到震驚,但針對此事,台積電也很快做出相對回應,不過外界仍有很大的疑問,究竟華為是怎麼拿到台積電晶片?

11月11日起 台積電停供中國7奈米以下晶片

由於華為早在2020年8月就被美國列入管制黑名單,照理來說,在美國加強管制之下,華為應該不可能拿的到台積電晶片。而在消息傳出後,傳出台積電因此事遭美國商務部調查,而台積電也回應,強調自2020年9月中旬起已不再對華為出貨,一旦發現任何可疑情形,台積電都會迅速採取行動,以確保合法。

隨後陸續傳出,華為疑似透過「白手套」向台積電下單,試圖規避美國的制裁,而這個,「白手套」,有傳透過台灣客戶不斷轉手而得,也有傳出是中國某科技公司,但不管怎樣,《路透》揭露,美國政府下令晶圓代工龍頭台積電 11 月 11 日起停止供貨中國客戶7奈米以下AI晶片等先進製程。

對此中國媒體報導,獲悉台積電已經向所有中國AI晶片客戶發送正式電子郵件,宣布自11月11日起,將暫停向中國AI/GPU客戶供應所有7奈米及更先進製程晶片,且涉及作為華為「白手套」的中國廠所下單生產的晶圓已全數被台積電銷毀。

這件事處理手法為何如此激烈?台積電可以說是掌握了全世界的先進製程晶片供應,而華為做為一間中國科技公司,也就是代表著中國科技、其背後就是中國政府。

拜登與川普唯一共識 打壓華為

在美中科技戰中,華為一直是首要目標,即便美國總統選戰打得火熱,拜登與川普兩人對華為打壓的禁令,可說是一棒接一棒,難得地具有高度共識。

中國媒體對此也直言,斷供這1決策對中國AI和GPU公司來說是巨大打擊,無法再使用台積電的先進技術,這將對它們的性能和市場競爭力產生重大影響。

而此事也在中國論壇中引起騷動,有人直言「天塌了」、「遙遙領先又被制裁了」、「壞了,估計還會有更多斷供」、「感覺這只是開始」,還有人崩潰要求將南京廠關了(指台積電南京廠)。

另有中國網友表示,「這下小米不會再吹自己有3奈米晶片了吧」,「本來就是個夢,還不好圓,這下有藉口了」。部分網友則認為,台積電斷供對中芯等半導體企業有利,因此在這輪科技盛宴中,那些擁有自主可控和新技術的公司會更具價值。而針對消息,中國半導體指數11日竟飆升至近3年高點,原因是這可能加速中國推動技術獨立的。

不過對於推動中國技術獨立這些正面流言,部分中國網友並不認同,表示「嚷嚷就可以了,國內這些根本不能生產」。

美國商務部決策 重創中國AI和GPU產業

中國《集微網》報導,目前最新控管僅限於AI和GPU,手機、汽車等晶片不在管制範圍內。而涉及白手套事件的廠商,其所有晶圓已被台積電全數銷毀,未來能否繼續委託台積電代工還是未知數。

美國商務部決策對中國AI和GPU產業來說是巨大打擊,中國《集微網》指出,這將使中國廠商無法再使用台積電先進製程技術,將對上述兩樣產品性能和競爭力產生重大影響,不僅會導致成本增加,還會讓產品上市時間延長。

此外,報導還指出,中國晶片設計公司需要尋找新代工廠,也可能導致供應鏈重組,但中國目前的先進製程產能光是要自給自足就已十分有限,且幾乎沒有代工廠能夠在先進製程領域與台積電匹敵。

中國電動車及智慧機業剉咧等

《南華早報》也指出,自台積電發斷供消息給中國AI晶片企業後,中國科技企業相當著急,都在等待進一步消息,因若台積電的禁令擴大到不僅包括先進的AI晶片,還包括智慧型手機和汽車產業使用的晶片,可能會對中國IC設計產業造成沉重打擊。

1家使用台積電服務的中國機器人新創公司高層就透露,電動車產業的情緒很沮喪,因為台積電斷供7奈米晶片,「許多中國業者都沒有替代的製造商可以求助」。

報導也評估,中國AI晶片設計公司將受到台積電斷供7奈米及以下先進製程最直接的衝擊,其他相關EDA工具廠商、半導體IP廠商以及第3方設計服務廠商的業績,也都將受到負面影響,因為如果7奈米及以下更先進製程晶片無法被製造出來,也就沒有必要繼續採購相關EDA工具、半導體IP和第3方的設計服務了。

至於台積電方面,TrendForce估計,更嚴格的監管審查或禁止更多客戶,可能會威脅台積電5至8%的銷售額,但也有外資評估,台積電可透過調漲先進製程晶圓代工價格,影響程度可能比預期更低,最多1%。

一手掌握經濟脈動

點我訂閱自由財經Youtube頻道

2024/11/19 08:00

轉載自自由時報電子報: https://ec.ltn.com.tw/article/breakingnews/48640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