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母(左)直言自學過程,並非一帆風順,幸好孩子不畏艱難,願意一路披荊斬棘面對。圖/讀者提供
新北近三年自學生數量有增加,學者建議,家長如果想讓孩子自學「本身要有體認」,很多成功案例,都是家長長時間陪伴在旁,不是把孩子丟在社區中心甚至補習班,或讓孩子整天泡在網路上,這是不對的,也要適度與學校合作。
政治大學教育學系主任陳榮政說明,會選擇自學有這些原因,一是特教學生,有特殊需求或學習障礙,但公立學校相關資源可能沒那麼多,雙親寧可選擇在家自學。二是學生過去學習經驗不愉快,例如曾被霸凌或學習進度落後。
三是有特殊才藝發展的競賽型選手,想說點練習時間,例如音樂、舞蹈或運動競技、線上圍棋也算;第四是特別有才能,例如電腦coding很厲害,但文字語言沒那麼專精,就把精力放在可投資的學科上學習;第五種比較少,雙親有不同需求,想帶孩子去不同國家遊歷,邊教邊學。
陳榮政表示,自學學生大多來自中產階級以上家庭,勞工階級不太可能自學,自學是希望為孩子量身訂造學習過程,而家長在自學中的角色,是要相對多陪伴在、孩子身邊。
他說,北市數量最多,家長負擔得起多元學習,桃園這幾年包含科技、航空城,加上年輕人口移入,相對年輕雙親有不同的想法,新北雖然學生多,但也有北海岸跟山區,也會有地方考量問題。
陳榮政建議,從成功的自學家庭觀察,包含桌球國手林昀儒、中華民國無任所大使唐鳳,都是雙親都陪伴在身邊。「家長必須要有體認」,有責任付出很多時間陪伴孩子,不是一昧仰賴社區中心、補習班等辦學團體,或是讓孩子成天泡在網路上,這是不對的。
另外,陳榮政也說,很多家長在自學計畫中,只寫網路課程,但沒寫內容跟時間,太過依賴網路,對國民教育階段學生不太好。第二,家長也對現階段公立學校有誤解,現在校內師資經過千錘百鍊,非常不簡單,建議自學家長們要適度跟學校合作。
陳榮政認為,學生還是有掛學籍,學校有社團、團體活動,讓孩子有社會化訓練,學校設備一定比家裡好,包含圖書館、實驗室、運動賽事等,還是要合作,不是一昧把學生抽離學校團體行動,這會適得其反。學生最終都會回到團體生活、社會規範,自學生的家長要有體悟,要事實利用學校資源,但看到很多家庭沒運動,非常可惜。
2024/11/17 14:55
轉載自聯合新聞網: https://udn.com/news/story/6885/8365860?from=udn-ch1_breaknews-1-99-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