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新聞通訊社-照顧重度障礙、腦傷童負荷大 衛福部調升早療機構待遇

隨社區融合的國際趨勢與衛福部政策規畫,需要早期療育的兒童,若屬輕度個案,多定期至醫院與社區療育據點接受服務,早期療育機構所收的早療兒童身障程度逐漸變嚴重;示意圖。本報資料照片

隨社區融合的國際趨勢與衛福部政策規畫,需要早期療育的兒童,若屬輕度個案,多定期至醫院與社區療育據點接受服務,早期療育機構所收的早療兒童身障程度逐漸變嚴重。智障者家長總會主任林幸君表示,隨醫療進展,重度障礙的孩子也能存活,加上近年家暴頻傳,不少兒少因腦傷而需要早療資源,而早療機構要照顧重度身障孩童,負荷極高,建議政府調升教保員薪資。

衛福部與民團及地方政府討論後,新增規定早期療育機構若聘用專業人員,由衛福部補助1萬9700元,加上機構自行支付1萬8千元以上,薪資至少3萬7700元;原先聘用的教保員與社工員,衛福部每月補助亦由1萬9千元調升至1萬9700元,加上機構自付1萬8千元以上,薪資至少3萬7700元;機構營運管理費由每人每月2千元提升至4500元,這筆金額發給機構統籌運用。

衛福部社家署副署長張美美表示,衛福部政策方向希望社區融合,社家署截至今年於全台布建120處社區療育據點,供家長就近運用資源,國健署則媒合重點醫院,早療兒童可定期接受療育,在社區、醫院資源提升,可供較輕度的早療兒童使用,早療機構所收的兒童,障礙程度提升,需要專業人員投入更多時間與精力。

「早療最重要的是家長參與。」張美美說,不少早療孩童並非嚴重障礙,而是需要環境刺激,例如不太會講話發音的孩子,未必是身體功能上有問題,透過與家長共讀繪本,將內容唸出來,或多聽大人講話,即可逐漸學習,改善言語功能。社區療育據點提供家長教育,以「作息本位」概念,幫助孩子在社區成長,持續練習,而需要較多專業人力介入的嚴重孩子,則由早療機構收治。

林幸君表示,智障者家長總會與盤點地方資源,發現早療機構已出現分布不均的情況,且機構服務的身障兒童照護負擔增加,所需人力較為密集,若不提升待遇留人,恐會導致機構基於經營成本,縮減床數,為維持早療孩童就近、長久照顧的權利,避免早療兒童被迫跨轄區安置,因此提出提升專業人員待遇的政策建言。

2024/11/13 16:40

轉載自聯合新聞網: https://udn.com/news/story/7266/8357587?from=udn-ch1_breaknews-1-99-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