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新聞通訊社-增30公分⋯每年藥費數百萬 軟骨不全症藥物爭取納健保

衛福部健保署副署長陳亮妤(左)在軟骨發育不全症病友協會展覽中,走在下凹30公分的廊道中體驗病友生活,她身旁的是帕運羽球女將蔡奕琳。記者林琮恩/攝影

據衛福部國健署罕病個案登記,截至今年9月,全台共有438位軟骨發育不全症患者,其中14歲以下個案人數達70人,患者因軟骨發育異常,導致平均身高比正常人矮了30公分,被暱稱為「小小人兒」。目前這項疾病已有基因調控新藥取得衛福部藥物許可證與罕藥認定,衛福部健保署副署長陳亮妤說,該藥已在健保審查階段,目前看來早期療效不錯,可讓患者得到改善。

馬偕醫院罕見疾中心主任林炫沛表示,軟骨發育不全症基因診斷有長足進步,確診已非問題,而患者在出生後到成年之前,脊椎、胸廓與四肢均受影響,其併發症包括個子極其矮小、頭顱很大、關節變形及水腦,這些併發症健保已有相應藥物,但目前已有新型藥物可從疾病根源解決問題。

這項基因調控藥物,已在歐美上市,部分國家已開始給付,但台灣病友目前必須透過恩慈療法、參與臨床試驗或自費使用。林炫沛表示,軟骨發育不全症致病原因是「纖維母細胞生長因子第3型(FGFR3)」功能缺失,導致患者骨骼生長過快,造成變形扭曲,該新藥可調控這項基因缺陷。

林炫沛表示,軟骨發育不全症的基因調控新藥是皮下注射劑型,在患者生長板癒合前用藥,可幫助患者正常生長,依照個案情況不同,很有機會能比未用藥患者多長高30公分。

目前各國對用藥起始年齡看法不一,有些國家定為二、三歲,有些為五、六歲,而用藥終止年齡為生長板癒合時,男性約16歲,女性為14歲,盼健保署專家委員盡快經過審議後,訂出合適治療規範,讓該藥物納入給付,病友獲得合適治療。

軟骨發育不全症病友關懷協會理事長楊芳美說,自己現年27歲的兒子即是一名軟骨發育不全症患者,當年並無新藥可用,讓他成長過程中備受煎熬,許多病友也反應內心長期不自信,成年求職碰壁等情況,雖然該藥物一針要價2.3萬,目前自費用藥的患者每年藥費超過700萬,但這是患者翻轉人生的機會,也能減輕家庭照護壓力,甚至可讓患者貢獻社會。

2024/11/12 17:38

轉載自聯合新聞網: https://udn.com/news/story/7266/8355144?from=udn-ch1_breaknews-1-99-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