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新聞通訊社-8成胃癌「幽門桿菌」所致 吸菸、愛吃這2類食品也危險

台大醫院胃腸肝膽科主治醫師李宜家表示,約80%胃癌是幽門螺旋桿菌所致,另外約20%與吸菸、吃重鹹、醃漬食物有關。記者林則澄/攝影

胃癌由於早期症狀不明顯,易被輕忽,台大醫院胃腸肝膽科主治醫師李宜家表示,約80%胃癌是幽門螺旋桿菌所致,其餘與吸菸、吃重鹹、醃漬食物等因素有關,建議多吃蔬果,保持運動習慣,減少共杯、共食等行為,才能有效預防罹癌。

李宜家指出,許多國家透過早期發現、消除危險因子、癌症治療等方法來降低癌症死亡率,但早期胃癌症狀不明顯,類似胃食道逆流、潰瘍等常見消化系統疾病,不像大腸癌的血便來得容易辨識。許多研究指出,幽門桿菌是胃癌的危險因子,藉由社區篩檢,接受抗生素除菌治療,就可降低發炎與癌變等風險。

臨床顯示,80%胃癌患者是幽門螺旋桿菌所致,另外有20%是與吸菸、吃重鹹、醃漬食物有關。李宜家表示,民眾除了多吃蔬果,保持運動等習慣,也要留意日常衛生,特別是不潔淨、受汙染的食物與水,並減少共杯、共食的行為。

李宜家指出,台灣胃癌預防發展史分為創始期、開始期、整合期、擴展期,其中九十年代的「創始期」是以日本的篩檢方法,使用血清標記辨識胃蛋白酶原數值,讓高風險者進行胃鏡檢查,而胃鏡的困難點在於普及率不高,且有危險性。

直到2004年的「開始期」,他與醫療團隊在馬祖啟動先行防治,進行為期20年、8次全面幽門桿菌篩檢,讓幽門桿菌盛行率從64.2%降至約10%;原為台灣本島5倍的胃癌發生率在2021年下降56%,遠低於本島,預計2030年將下降69%,成為罕見癌症;胃癌死亡率2021年下降36%,預計2030年將下降57%。

2012年起的「整合期」,是在台灣本島的彰化縣進行為期12年的二合一篩檢,提升胃癌及大腸癌防治,直到2014年起進行為期5年的收案,廣邀6萬人參與胃癌、大腸癌二合一篩檢、9萬人參與單一糞便潛血篩檢。李宜家發現,邀約、參與胃癌、大腸癌二合一篩檢者,較進行單一糞便潛血篩檢的民眾,每千人的胃癌風險均低超過10%。

2018年後的「擴展期」,也在國健署指導的偏鄉篩檢下於55個原鄉建立教育與資訊系統,且衛福部今年8月1日起放寬除菌治療的健保給付規定,幽門桿菌感染者不再僅由胃鏡、上消化道X光檢查,若為呼氣碳13、糞便抗原檢查、上消化道內視鏡切片,也可接受除菌治療與用藥。

台灣在幽門桿菌篩檢推廣下,胃癌發生率、死亡率較日本、韓國逐年下降,顯示出降低危險因子的重要性,反觀日本、韓國則仰賴大量的內視鏡篩檢資源,發生率相對嚴峻。

※ 提醒您:抽菸,有礙健康

2024/11/10 19:03

轉載自聯合新聞網: https://udn.com/news/story/7266/8350587?from=udn-ch1_breaknews-1-99-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