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本基金會今天指出,政府立法禁止體罰後,校園體罰案件已有明顯下降,但言語暴力仍一直存在。相關團體近日在公共政策網路平台發起連署,呼籲再修法禁止校園言語暴力。
由人本、勵馨、兒童福利聯盟等多個民間團體組成的「終止校園言語暴力推動聯盟」,近日在「公共政策網路參與平台」發起連署,期盼各界一同正視校園中的言語暴力問題。
根據人本於民國110的調查,台灣有接近2成的國中小學生,曾遭受來自教師的精神暴力對待,包括被羞辱、嘲諷、恐嚇。例如成績不理想就被老師罵「白癡」,或是整班一起被罵「你們是我教過最爛的班」等。
人本指出,這些言語不僅侮辱孩子的尊嚴,也會使他們的自信心和發展受到侵害。海外研究顯示,遭受精神暴力的孩子,大腦發展會受到嚴重影響,不亞於肢體暴力和體罰。
且人本指出,長期受到言語暴力,大腦恐建立起「逃避」或「反擊」的精神迴路,導致在面對壓力時無法冷靜思考、慣於用極端的情緒波動來處理問題,甚至陷入自我否定、失敗主義等。
連署團體呼籲在「教育基本法」及「教師法」中明確禁止言語暴力;透過各種宣導活動,讓不使用言語暴力成為教師專業倫理的一部分;在師資培育、在職培訓、考核與任用上,讓正向管教真正成為教師普遍的基本能力。
這項連署於10月16日通過檢核,目前已獲得近600份覆議,如果能達到5000份的門檻,政府就必須做出回應。相關資訊可參考「公共政策網路參與平台」網站。
2024/11/07 19:36
轉載自聯合新聞網: https://udn.com/news/story/6885/8345247?from=udn-ch1_breaknews-1-99-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