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新聞通訊社-「壯促法」立法公聽會 學者憂世代不正義 崩世代日後變「悲壯世代」

立委吳春城提案「壯世代政策與產業發展促進法」草案,今立院衛環委員會舉辦公聽會。記者葉冠妤/攝影

台灣將邁入超高齡社會,中高齡、高齡者翻轉成「壯世代」,立委吳春城提案「壯世代政策與產業發展促進法」草案,今立院衛環委員會舉辦立法公聽會,但不少學者擔憂壯世代定義不明,且壯促法與現行中高齡、高齡者相關法律有疊床架屋之嫌,若再將資源挹注相對掌握台灣財富的55歲以上世代,更將造成世代不正義,讓不婚不生的「崩世代」日後變成悲壯世代。

東海大學社會系副教授許甘霖指出,壯世代年齡範圍認定不明,且草案以55歲以上作為對象過於彈性,涵蓋太多異質性族群;再者,55歲以上算掌握台灣財富的一代,跟青壯一輩所謂的「崩世代」有很大落差,而崩世代不婚不生才是造成少子化的主要社會因素,這些人再過10年恐怕變成悲壯世代,應該把公共資源挹注在崩世代才比較切實。

淡江經濟學系教授蔡明芳也質疑,壯世代是否等同於財務弱勢族群?資源投入要有效益,才能把餅做大,而不是獨厚某些做餅的人,疊床架屋,不該讓某一個世代資源變壯,而是要讓整個世代都能永續經營,不該額外定義出一個世代就要拿資源,將扭曲資源配置,創造更多台灣崩世代,讓高齡社會問題更嚴重。

政大社工系教授呂寶靜則指出,壯促法將一群人拉在一起,反而看不到長者的主體性、邊緣化老人,政府現行已經有高齡社會對策白皮書、老人福利法、長照法、中高齡就業促進法等,應致力整合、落實這些法律,而不是不切實際另立新法。

老人福利推動聯盟秘書長張淑卿認為,人權不分年齡、疾病,不管幾歲都能活躍地進行社會參與、生產,所以高齡者需要的是平等對待發展機會,因此高齡者是社會議題,非救濟議題,而且高齡政策不等於長照政策,但現在政府認為長照就等於解決高齡問題,這是錯誤思維。老盟主張應從提倡高齡權益平等來立法,但非另起新法,而是全面修正老人福利法。

國家公益發展協進會副理事長賴香吟說,年齡歧視讓很多中高齡、高齡者的工作機會腰斬,我國55歲以上勞參率無法在東亞立足顯而易見,但現行法規在年齡歧視預防性、監測性、督導性,但效果仍不足,因此具整合性、前瞻性立法有其必要,才能消除職場隱性的年齡歧視。

衛福部次長呂建德直言,壯促法在內容實質、法制面、施政作為、組織面尚都有疑慮,壯世代名詞是不明確的法律概念,學術定義、政策施行也不明確,更不符合世代正義,且高齡者多元,政府應優先照顧弱勢高齡者,因此對草案持保留意見。勞動部次長許傳盛則坦言,目前高齡者就業成效還不好,將加強精進中高齡與高齡者續留、重返職場,目標從明年至117年可協助3萬7500名高齡者就業。

2024/11/06 15:20

轉載自聯合新聞網: https://udn.com/news/story/7266/8341884?from=udn-ch1_breaknews-1-99-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