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譯孫宇青/綜合報導〕法新社指出,本屆美國總統大選堪稱歷來最膠著,選前民調數字顯示川普和賀錦麗旗鼓相當,但鑑於2016、2020年大選,以及2022年的國會期中選舉,民調都出現明顯的誤差,這次的民調數字或許僅供參考。紐約時報分析,民調的盲點可能在於,難以預測究竟哪些人會實際去投票。
美國本次總統大選選情緊繃,綜合主要民調數字的538網站(Fivethirtyeight.com)指出,川普的全國支持度為46.8%,賀錦麗為48%,雙方在誤差範圍內。在七大搖擺州,兩人在賓夕法尼亞和內華達打成平手,賀錦麗在密西根和威斯康辛領先1%,川普則在亞利桑那領先2%,在喬治亞和北卡羅來納領先1%。
538為不同民調設定權重的選舉模型顯示,川普在100次模擬中勝選52次;知名統計學家席佛(Nate Silver)的模型顯示川普勝選機率為50.4%;「經濟學人」模型的100次預測中,兩人各贏50次。
然而,華盛頓美利堅大學教授康貝爾(W. Joseph Campbell)質疑選舉結果會像民調一樣難分高下,畢竟在2016年,川普民調表現全面落後,最後卻逆襲成功,而在2020年,拜登的勝選幅度也小於民調預期。無獨有偶,2022年的國會期中選舉,幾乎所有民調都預估將出現「紅色浪潮」,但共和黨最後僅取得微弱的眾議院多數。
從歷史上來看,1980年的總統大選,民調顯示時任總統卡特與挑戰者雷根支持度不分軒輊,但雷根最終以10%的優勢勝出。康貝爾強調,這種情況今年未必會重演,但必須牢記此事。
事實上,在前兩屆總統大選,川普的支持者人數一直被低估,迫使民調機構不得不調整統計方法。紐時首席政治分析師寇恩(Nate Cohn)也解釋,民調機構正在努力修正川普時代出現的系統性偏見,以「納入」川普支持者,但這也可能意味,目前的調查方法低估了賀錦麗的選情。
此外,部分專家則質疑,民調機構可能受困於「羊群效應」,一旦自身調查結果與「共識」顯著相悖,就會刻意進行調整,使結果更接近其他民調,這樣至少不會為自身聲譽產生不利影響。
紐時另指出,民調有一定程度失誤,主要是因為民調機構必須去猜測誰實際上會去投票,以便將樣本與投票人口相匹配。
由於民調機構預測投票率的工具相當有限,例如明確的投票意向、對選舉的興趣、對結果的重視程度、以往投票率等,如果這些工具在某場選舉中不那麼有用,民調機構就可能犯下同樣的錯誤。
整體而言,誰實際去投票,對於哪一位候選人獲勝,具有關鍵影響力。
2024/11/05 18:30
轉載自自由時報電子報: https://news.ltn.com.tw/news/world/breakingnews/48534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