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新聞通訊社-韋伯望遠鏡發現織女星完美圓環 顛覆行星形成理論

〔編譯陳成良/綜合報導〕《富比士》(Forbes)雜誌報導,美國亞利桑那大學的研究團隊近日透過哈伯與韋伯太空望遠鏡,觀測到距離地球約25光年的恆星織女星(Vega)周圍存在一個直徑達1610億公里的環形碎片帶(debris belts)。這個環帶完美無瑕且毫無擾動,顯示未有任何行星的跡象,這一結果讓天文學家感到極度困惑。

織女星距離太陽系約25光年(23.8兆公里),年齡約4.55億年,亮度約為太陽的40倍。其周圍光滑的環帶使織女星成為一個獨特的例子。研究團隊成員加斯帕爾(Andras Gáspár)指出:「織女星的環帶平滑得令人驚訝。這個系統的特殊之處在於,它和我們觀測到的其他環星盤(circumstellar disk)有所不同。」環星盤通常只出現在年輕恆星周圍,包含塵埃和碎片,這些物質可能最終形成行星,因此又稱為原行星盤(protoplanetary disk)。

織女星的觀測歷史相當豐富:1850年,它成為首顆被攝影的恆星(繼太陽之後),22年後則成為首個進行光譜影像觀測的目標。2021年,研究人員在一項歷時十年的觀測中,提出了織女星可能擁有一顆「熱海王星」(hot Neptune)系外行星的有力證據,但此次利用韋伯望遠鏡的研究結果推翻了該結論。

韋伯望遠鏡的最新發現,讓天文學家重新思考行星形成理論與系外行星系統的多樣性。亞利桑那大學教授、該研究主要作者凱特·蘇(Kate Su)表示:「這促使我們重新審視行星系統的範疇與多樣性。」蘇教授的團隊早在2013年發現織女星周圍疑似有大型小行星帶,暗示可能存在行星,但此次新發現則顯示情況可能不同。研究成果已發表於《天體物理期刊》(The Astrophysical Journal)。

特別的是,另一顆與織女星相似的恆星——南魚座的北落師門(Fomalhaut),同樣距離地球25光年,質量為太陽的兩倍,年齡約4.4億年,卻擁有三個碎片帶,而且很可能存在多顆行星。研究團隊成員沃爾夫(Schuyler Wolff)表示:「讓人不解的是,這兩個系統的物理機制相同。究竟是環境還是恆星本身導致了這種差異?」

雖然織女星屬於夏季星座——天琴座(Lyra),但目前仍可見於西方夜空,並位於著名的夏季大三角(Summer Triangle)之低點。夏季大三角的另外兩顆頂點分別是天鵝座的天津四(Deneb)和天鷹座的牛郎星(Altair),銀河也橫穿其中。織女星還曾是過去的「北極星」,地球自轉軸的歲差運動讓極星不斷更換。約在西元前12000年,織女星是地球的北極星,並將於西元13700年再次成為北極星。

2024/11/04 10:21

轉載自自由時報電子報: https://news.ltn.com.tw/news/novelty/breakingnews/48515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