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佳菁/核稿編輯
〔財經頻道/綜合報導〕由於美國對越南和其他3個東南亞國家擴大貿易關稅,越南一些最大的中資太陽能廠正在減產並裁員,與此同時,大量新的中國太陽能廠正在湧入附近的印尼、寮國,逃過華府貿易保護的措施。
《路透》報導,中國太陽能企業一再縮減現有工廠產能,同時在其他國家建新廠,進而使公司能規避美國關稅,繼續主導全球市場。
隨著美國不斷祭出關稅,試圖抑制中企擴張,中企過去幾年以來,持續將太陽能產能轉移至印尼和寮國,過去從未傳出過中企轉移的規模,根據《路透》訪問來自5個國家的十幾名人士,包括中國工廠員工、非中國太陽能公司的官員和律師,中國的計劃產能足以供應去年在美安裝面板的一半左右。
美國前貿易官員、戰略暨國際研究中心(CSIS)資深研究員芮恩希(William Alan Reinsch)表示,這是一場大型的「貓抓老鼠遊戲」,轉移並不是那麼困難,在這樣的情況下,美國通常會落後一步。
SPV Market Research數據顯示,中國約佔全球太陽能出貨量的80%,亞洲其他地區的出口中心則佔了其餘大部分,這與20年前的市場形成鮮明對比,當時美國主導全球太陽能產業。
根據聯邦數據,華府自2012年開始徵收關稅以來,美國太陽能產品的進口量增加了2倍,在去年達到創紀錄的150億美元(約新台幣4789.5億元)。雖然2023年已經幾乎沒有直接來自中國本土的產品,但約有80%來自越南、泰國、馬來西亞和柬埔寨,這些都是中企的設廠地。
去年,華府對這4個東南亞國家加徵進口關稅,並在美國製造商提出投訴後,在10月擴大關稅。
過去18個月內,至少有4個中國或與中資有關的專案已在印尼和寮國開始營運,另外已宣佈2項專案。這些計劃的太陽能電池或太陽能板產能總計達22.9GW(百萬瓩),其中大部分產品將銷往美國,美國是僅次於中國的全球第2大太陽能市場,也是最賺錢的市場之一。PVinsights數據顯示,過去4年美國的價格平均比中國高出40%。
關稅是今年美國大選備受關注的議題,兩黨議員都表態支持對中國太陽能出口徵收更嚴格的關稅,以保護國內供應鏈。眾議院中國問題特別委員會主席、共和黨籍眾議員勒納爾(John Moolenaar)表示,展望未來,美國民眾應該要求更嚴格執行關稅,特別是在中國利用第3國違反貿易法的情況下。
美國最新的關稅對越南太陽能產業造成最直接的影響,部份製造商的關稅總額已超過300%,而美國太陽能進口數據顯示,截至8月,越南出口量增加近74%,但分析師將成長歸咎於企業為趕在關稅生效前提前出口。
關稅衝擊下,大量中企湧入印尼、寮國,根據聯邦數據,截至8月,印尼對美國的太陽能出口幾乎翻了1倍,達到2.46億美元(約新台幣78.5億元);去年前8個月,寮國並未出現向美國出口太陽能的紀錄,但今年截至8月,出口總價值約4800萬美元(約新台幣15.3億元)。
中企在美國建太陽能廠的數量也正激增,因為企業同時也尋求利用美國的激勵措施。根據《路透》分析,明年中企在美國本土將擁有至少20GW的太陽能板年產能,足以服務約一半的美國市場。
一手掌握經濟脈動
點我訂閱自由財經Youtube頻道
2024/11/04 10:06
轉載自自由時報電子報: https://ec.ltn.com.tw/article/breakingnews/4851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