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新聞通訊社-電動車在社區如何防災?學者:要假想鋰電池一定會起火防範

社區大樓裝設電動車充電樁,學者認為現行地下室消防設備規定少,但是電動車的鋰電池起火前,就會釋出大量濃煙,若無排煙系統,再多設備都無濟於事。示意圖,與新聞無關。圖/聯合報系資料照

社區大樓地下室裝設電動車充電樁引起住戶間正反激辯,學者直言,「就是要假想鋰電池一定會起火」,但現行地下室消防設備規定少,但是電動車的鋰電池起火前,就會釋出大量濃煙,若無排煙系統,再多設備都無濟於事,也因為各國案例參照,推動修法等層面,民眾或許也願意接受。

中臺科技大學環境與安全衛生工程系副教授徐一量說,鋰電池起火前會先冒濃煙,煙霧具有毒性且起火燃燒後無法撲滅,得等到起火物體燃燒殆盡後才會停歇。電動車若爆炸,即便蓋上滅火毯,裡頭的車體依舊在燃燒,有時還會燒穿,因此周遭得持續灑水降溫。

徐一量認為,電動車和其充電樁若在地下室內,防火設備就得更加嚴密,可以加裝排煙系統,才能迅速排除鋰電池的有毒濃煙,另外車輛間要有間隔距離,避免火勢蔓延燃燒,最直接就是設置專區模式。

他指出,當前法規的地下室為非居室,在地下停車場的建築法規面要求較少,最直接影響無疑是加裝防火設備,甚至動到建築體的變更等費用拉高,「到時候一般車位200萬元,電動車變成3、400萬元,這樣法規很難訂下去。」

徐一量提及,就連北市近期研議在地下室裝設150公分矮牆阻隔、拉開車輛間距等,也只是建議,無法強制規範。「即便是配備滅火毯,但是身處地下室又是毒氣煙霧瀰漫,視線遮擋下,誰要去鋪蓋?如同貓掛鈴鐺。」

「就是要假想鋰電池一定會起火。」徐一量直言,手機、滑板車、行動電源到電動車,世界各地都有過爆炸自燃案,誰能保障不會起火。從南韓社區大樓電動車案再到台中電動巴士起火,類似案例也能喚起大家防災意識,「5年前談電動車要符合建築法規等專區,大家可能會反彈,現在說不定能慢慢接受立法。」

電動車的隱憂與2050淨零碳排權衡,徐一量認為,兩者是同步進展調整,就像電動車近期也持續推展固態鋰電池、氫能源車的研發,綠能這塊都是動態調整節奏。

成功大學交通管理科學系教授陳勁甫表示,國外電動車充電起火案,確實使許多民眾對於電動車有安全疑慮,甚至將充電車樁視為鄰避設施,裝設充電樁也在社區引起反彈。他認為,選擇加裝在大樓的充電樁,要有一定安全規範、保障,尤其消防系統上要定期巡檢。

陳勁甫說,好比縣市政府對於公有停車場的消防演練,若發生火警,公寓大廈管理員要如何按照SOP操作、就近的消防體系馳援,以及滅火毯等基礎配備。或許能朝向公共場域裝設電動車樁為出發,「不見得是要大樓裡面,公共停車場空間等消防措施也會較為齊全。」

2024/11/03 10:13

轉載自聯合新聞網: https://udn.com/news/story/7323/8334242?from=udn-ch1_breaknews-1-99-news